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内涵辨析

发布时间:2017-09-05 09:31

  本文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内涵辨析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杂居 民族共治 协商民主


【摘要】:在各民族自治地方仍是民族杂居区的背景下,将《宪法》规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解释为"居于主体地位的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理论主张,不利于民族平等和公民权利平等的维护。以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为依托,完善民族共治的协商民主机制,是妥善处理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有效解决各民族内部事务和地方公共事务问题的关键。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关键词】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杂居 民族共治 协商民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自治地方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若干重大法律问题研究”(10CFX012)
【分类号】:D921.8
【正文快照】: 准确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内涵,是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宪法制度的根本前提。理论界以周恩来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的观点作为解释依据,[1]对此进行了充分探讨。但因研究者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构成缺乏必要重视,迄今仍未形成共识性解释。有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小明;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价值分析[J];中国民族;2004年09期

2 雍海宾,宋芳;民族共治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学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朱伦;民族共治论——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事实的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留宝;罗国辉;;多重权力网络下的秘密组织——以抗战时期山西秘密组织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张富文;张磊;;试论刘少奇的党性修养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秦德文,唐那碧,杨波;试论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特征——为什么说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又是统战工作对象[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5 贾立臣;;“三个最大的机会主义的错误”探源——剖析布哈林在中共六大政治报告中的一个论点[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6 胡晓;;暖春是怎样变成严冬的: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反右派运动[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7 王海光;;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高层权力的转移: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8 李红梅;;三青团成立的原因新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张燕华;试论中共党员标准的基本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姚植传;抗日战争对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思平;;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2 马文静;;文革教育经验口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格;;毛泽东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计划和基本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叶张瑜;;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香港问题战略决策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永君;王晓书;;建国初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凤琦;;中国现代化特征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敏先;曹冬梅;;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抉择和设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程珂;;再论建国前夕毛泽东对美国的和解努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丁明;冯小丽;;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外交方针中的经济因素[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淼;;从自治到共治:理解族际政治的一条线索[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梅学霞;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秦佳;国民党民众运动研究(1924—1937)[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7 白宇;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现实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涵;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春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1927.7-1937.7)[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聂苗;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培英;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J];民族研究;2000年06期

2 朱伦;论民族共治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3 朱伦;走出西方民族主义古典理论的误区[J];世界民族;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麦丽燕·司马义;;推进各民族杂居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J];理论视野;2011年06期

2 ;增加少数民族村的信贷投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年02期

3 杨永春,韦宗林;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与民族团结─—从一个民族杂居村谈起[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翟国璋;雇驴车上任的一品高官于成龙(读史札记)[J];群众;1996年02期

5 李淑兰;北京历史上的民族杂居与民族融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刘兴仁;论我国民族杂居的成因及影响[J];满族研究;1999年01期

7 吴仕民;尊重少数民族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J];法学;1985年05期

8 闵卫国;钱素华;;提升政治心理品质 促进民族杂居地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钱素华;闵卫国;;民族杂居地区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政治心理分析[J];唯实;2006年02期

10 吴玉萍;“双五好”从边城伊宁走向全国[J];中国统一战线;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海;李勇;刘珍富;;公开透明自然和——对新化乡党务公开促进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2 陈玉平;;对布依族文化现状及前景的几点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3 杨昌儒;;中国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初探[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郭厚方;;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重大举措:兴办高师预科班[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陈旭;;民族地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现状与思考[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吴庆辛;;毕节外宣,你该如何定位[A];乌蒙论坛[C];2006年

7 李海;;毕节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7年

8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课题组;;民族地区中学生思想特征及其成长趋势[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王玉;;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0-6岁儿童锌、维生素A、B2、C缺乏病调查及综合营养干预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中国)成立五周年[C];2003年

10 魏成菊;;汉、蒙、哈民族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贡;三亚年内消灭茅草房[N];海南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辛向东 通讯员 罗菊芝;一个贫困山区乡的今昔“两重天”[N];大理日报(汉);2009年

3 王向华 张珏娟 陈四四 余向华 ;民族工艺品走出大山路漫漫[N];四川日报;2006年

4 黄政方邋本报记者 朱邪;江口打工女5年捐资4万元助学[N];贵州日报;2008年

5 李忠福;牙那洞高奏民族和谐曲[N];黄南报;2007年

6 建萱 前西;摘掉穷帽子 过上好日子[N];团结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秀春 通讯员 吴光华;大源村订单兴农[N];云南日报;2006年

8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宝祥;赤峰文化特色初探[N];赤峰日报;2008年

9 知恒;雪域春风催桃李[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10 罗兵;湟源陈醋迎风香[N];中国质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陈晶;甘肃藏区民族乡村社会阶层分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冶芸;民族政治精英的双重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君;青海、甘肃河湟地区民族杂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饶旭鹏;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艳;民族杂居地区初中生汉语书面语言偏误调查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振永;城市多民族杂居社区治理法律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才仁措;汉藏民族杂居村落的民俗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景嵋;民族杂居村落双语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安晓茜;贵州民族杂居村落语言兼用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龙晓雪;民族杂居村落语言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马智利;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西南多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韦仁忠;天祝“花儿”与“拉伊”的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97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97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6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