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宪法的多元精神

发布时间:2017-09-10 22:39

  本文关键词:论宪法的多元精神


  更多相关文章: 多元化 宪法精神 宪法多元精神


【摘要】:多元化俨然已经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解读问题的视角,特别是在社会学领域、文学领域以及经济学领域已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在法学领域,多元化的视角还没有成为学者们解读问题的常用方法,宪法学领域的多元化角度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笔者这里试图从多元化的视角去解读宪法的精神,希冀揭示出宪法的精神并不是某一种或者某两种,而是兼收并蓄,是多元化的。 笔者首先释义多元的层层含义,这点上笔者不给多元作出明确的定义,只求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地分析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且指出其对宪法精神的要求;然后笔者分析了宪法多元精神在各国宪法中的反映,这点上笔者以成文宪法的代表美国,不成文宪法的代表英国以及我国宪法为例,从宪法的产生、宪法的原则、宪法的解释进路以及宪法的内容等等反面来分析宪法精神从来都不是“单一呆板”的,而是“多姿多彩”的;再然后笔者分析了宪法多元精神的意义,因为笔者始终认为如果研究一个问题毫无意义,那么听起来再有新意的研究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因而笔者重点论述了宪法多元精神的意义,不仅要论及其理论意义,还要论及其实践意义,而后者更将是论述的重中之重;在中国研究法学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因此笔者着重论述了我国宪法在多元精神方面存在的若干不足,说宪法——国之根本法的不足,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希望通过发现不足,促使我国宪法日益走向完善;最后,笔者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宪法多元精神的建议,所提建议不为听起来多么宏大,多么完善,只为具有实际可行性与操作性。 本文始终如一的贯彻多元化的视角去解读宪法精神,跳出学者们传统的单元解读视角,首先为的是提供一种对于法学问题全新的解读角度;其次,旨在揭示出宪法的精神蕴涵是多元化的,各种精神既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处,也有彼此攻伐之处,宪法之精神并不是单一静态的,而是多元动态的;最后,为的是切实解决中国宪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多元化 宪法精神 宪法多元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9
  • 一、释义多元9-11
  • 二、宪法多元精神的反映11-25
  • (一) 多元精神在宪法学发展趋势上的反映11-13
  • (二) 多元精神在美国宪法中的反映13-17
  • (三) 多元精神在英国宪法中的反映17-19
  • (四) 多元精神在我国宪法中的反映19-25
  • 三、宪法多元精神的意义25-34
  • (一) 宪法多元精神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25-26
  • (二) 宪法的多元精神有利于加强宪法的司法适用性26-27
  • (三) 宪法多元精神有利于促进宪法的与时俱进27-29
  • (四) 宪法多元精神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29-30
  • (五) 宪法多元精神有利于限制国家公权力30-32
  • (六) 宪法多元精神有利于加速法治国家实现的进程32-34
  • 四、我国宪法多元精神的不足34-40
  • (一) 我国宪法重保守精神,轻创新精神34-35
  • (二) 我国宪法重和谐精神,轻对抗精神35-36
  • (三) 我国宪法重原则性规范,轻规则性规范36-37
  • (四) 我国宪法重实体性规范,轻程序性规范37-38
  • (五) 我国宪法重公法化,轻私法化38-40
  • 五、完善我国宪法多元精神的建议40-47
  • (一) 鼓励宪法理论创新40-41
  • (二) 鼓励宪法理论对抗41-42
  • (三) 弥补宪法规则性条款缺失42-43
  • (四) 完善宪法程序性条款43-45
  • (五) 推动宪法私法化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宪魁;;宪法解释的性质与方法——兼及宪法解释性质的论争[J];文史哲;2011年04期

2 刘练军;;宪法精神何处安放?[J];人大研究;2011年09期

3 孙桂燕;;我国宪法性法律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7期

4 施立栋;陈歆孜;郑磊;;“《宪法》释义暨转型期宪法解释”学术研讨会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陈雄;文诚公;;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法理解读[J];求索;2011年07期

6 江振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决中的自然法解释[J];美国研究;2011年02期

7 郑磊;;我们处于什么时代——简析规范宪法学与政治宪法学之根本分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高全喜;田飞龙;;政治宪法学的问题、定位与方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杨陈;;论宪法的规范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蔡定剑;;代表法修改不能“开倒车”[J];中国改革;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2 范珍;;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的宪法审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3 李升军;;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江素惠;;公民教育中的民族主义与宪法精神[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婧娟;;中国宪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姚轶琳;;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基本内涵[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7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8 楚刃;;保障人权与公安执法的监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9 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兼论成立国家人权委员会的可能性[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士林;;拆迁纠纷私力救济原因分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刘练军;宪法精神何处安放?[N];检察日报;2011年

2 记者 郭晓宇;深入领会宪法精神 牢固树立宪法意识[N];法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邓红阳;本质上损害祖国荣誉有违宪法精神[N];法制日报;2009年

4 早报特约评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推行“准就业”机制是落实宪法精神[N];东方早报;2008年

5 顾元;西方国家的宪法解释机制[N];学习时报;2000年

6 财政部常组成员、部长助理 廖晓军;贯彻宪法精神 推进依法理财[N];中国财经报;2001年

7 市委副书记 李遵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弘扬宪法精神[N];石家庄日报;2005年

8 陈大豪;从三方面贯彻落实宪法精神[N];检察日报;2004年

9 申欣旺;法律冲突呼唤对宪法解释的研究[N];法制日报;2008年

10 ;落实宪法精神的重要举措[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洪伦;论美国宪法原意主义方法论之争[D];山东大学;2012年

2 丁玮;美国宪法上的正当法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马存利;宪法平等权司法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蕾;诠释学视域下的宪法平等规范[D];苏州大学;2007年

6 郭朋;民营化背景下公用事业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施嵩;美国宪法解释的原意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郭海清;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侯学宾;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旨主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庞凌;论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基础[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超;论宪法的多元精神[D];安徽大学;2012年

2 桑超;论我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建军;人民法院援用宪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童雅闻;论刘少奇对1954年宪法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瑜程;宪法解释的类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威;从宪法结构看宪法的生命力[D];郑州大学;2010年

7 陆敏行;我国的权力宪法制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于广丹;美国宪法解释的创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国利;论公民宪法义务体系的修正[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邢振文;我国宪法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7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827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b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