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中国不成文宪法研究之批判

发布时间:2017-09-11 10:23

  本文关键词:中国不成文宪法研究之批判


  更多相关文章: 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 宪法渊源 宪法方法论


【摘要】:强世功教授在《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以下简称《强文》)一文中提出基于对英美宪法学说与宪政实践的分析,主张任何国家的宪政运作实际上都依赖不成文法,进而从中国宪法文本与宪法实践之间的背离问题入手,提出了从不成文宪法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宪政秩序的新思路。在这一“新思路”的指引下,《强文》着重探讨了中国不成文法的四个主要渊源,即成文宪章、宪法惯例、宪法学说及宪法性法律。 此文一经发表,即在学界引起了诸多争议。宪法文本与宪法实践的背离确实是我国宪法研究中的根本问题,宪法文本之外的宪法实践也的确对我国宪政秩序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作为有成文宪法典的国家,支撑我国宪法主体的一定是成文宪法典,在这样的宪法语境下研究“不成文宪法”问题存在极大的潜在危险。除此之外,“不成文宪法”概念本身的不严谨以及我国宪法传统与文化的缺陷也决定了不成文宪法的相关理论不适合中国的宪政实践。 因此,研究我国宪法实践与宪法文本背离的问题,应置于成文宪法的主导下进行,考虑如何使背离宪法文本的宪法实践更契合宪法文本,而不是盲目地将这些宪法实践冠以“不成文宪法”的名头,否则,相关研究将极有可能导致为违宪行为张目的后果。 在综合各学者对我国不成文宪法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理论基础、渊源类型、方法论三个具体的方面对中国不成文宪法的研究进行批判。 戴雪和惠尔等英国宪法学家关于不成文宪法的理论是《强文》的立论基础,因此,对《强文》理论基础的批判也重点置于对戴雪和惠尔宪法观的分析上。通过分析“不成文宪法”这一概念在戴雪和惠尔的宪法理论中的真正地位和“不成文宪法”的概念界说来说明《强文》理论基础存在的瑕疵及“不成文宪法”这一概念本身的不严谨性。 在不成文宪法渊源类型的批判上,主要围绕《强文》所列举的几种渊源类型进行,重点置于宪法惯例这一渊源类型。指出我国目前所谓的“不成文宪法渊源”其实并不具备现代宪法学意义上宪法渊源的基本属性。 在方法论的批判方面,强调宪法社会学积极意义的同时,指出该方法的运用应有限度,在有成文宪法典的我国,规范宪法学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 宪法渊源 宪法方法论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不成文宪法研究理论基础之批判11-23
  • (一)《强文》的理论基础11-12
  • (二)《强文》对戴雪宪法理论的曲解12-16
  • (三)《强文》对惠尔宪法理论的误读16-18
  • (四)《强文》不成文宪法概念运用的歧误18-20
  • (五)《强文》论证逻辑的矛盾20-23
  • 二、不成文宪法研究渊源类型之批判23-37
  • (一)对规范性宪章的批判23-26
  • (二)对宪法惯例的批判26-34
  • (三)对宪法性法律的批判34-37
  • 三、不成文宪法研究方法论之批判37-44
  • (一)不成文宪法研究的方法论缺陷37-39
  • (二)不成文宪法研究方法论缺陷的应对39-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48
  • 个人简介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忠前;论宪法惯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常安;;“摸着石头过河”与“可改可不改的不改”——改革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宪法变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姚岳绒;;中国宪法语境中不宜使用“不成文宪法”——评周永坤教授的相关论述[J];法学;2011年06期

4 姚岳绒;;论党章与宪法的关系[J];河北法学;2012年02期

5 章志远;宪法惯例的理论及其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6 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J];开放时代;2009年12期

7 林来梵;规范宪法的条件和宪法规范的变动[J];法学研究;1999年02期

8 韩秀义;;中国宪法实施的三个面相——在政治宪法学、宪法社会学与规范宪法学之间[J];开放时代;2012年04期

9 杨临宏;关于中国宪法惯例问题的思考[J];思想战线;1997年04期

10 高全喜;田飞龙;;政治宪法学的问题、定位与方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830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830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a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