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视野下的村民自治
发布时间:2017-09-22 14:20
本文关键词:法律视野下的村民自治
【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被称为三农问题,其实质上的复杂性也是中国历代政治高层总想解决而又解决不好的问题。村民自治最早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它是我国继人民公社体制之后出现新的国家治理的新模式。1977年,安徽省最早出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接冲击了人民公社体制。村民委员会最早出现在1980年春节前后的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而后,在很多农村中自发形成了管理村集体事务但名称不统一,并不是现在严格意义上的村民委员会。1982年,全国人大正式将村民委员会作为国家农村基层组织写入了宪法,确立了村民自治的基本精神,1987年制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立起比较完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诸多制度,村民自治至此走上了法制化的进程。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成就之一,从宪法学的角度看,村民自治中出现的诸多具有宪法意义的体制创新,是对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同时也大大的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化进程。进入21世纪后,对村民自治的法律研究急剧升温,村民自治研究从表面深入到内部,注重理论探讨等更深层次的研究。在国外,对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也有广泛的研究,村民自治运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和赞扬。但是对于村民自治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缺少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大量的实践证明,我国在村民自治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不少的问题,例如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现实关系,两委会的错位,贿选现象严重,村民自治法律体系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村干部素质低下,村民民主法治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村民自治发展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因此,作者将从村民自治的产生以及应然状态入手,分析我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性的建议: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其次,规范乡镇政府、村党支部以及村委会的行为;再次,提高村干部的文化法律素质和为民服务的积极性;最后要培养村民民主意识,提高村民民主管理参与能力。
【关键词】:村民自治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422.6;D921.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引言7-8
- 2 村民自治的产生、概念8-11
- 2.1 中国村民自治的历史进程8-9
- 2.2 村民自治的概念9-11
- 2.2.1 村民自治的主体9
- 2.2.2 村民自治的客体9-10
- 2.2.3 村民自治的内容和方式10-11
- 3 法律制度体系下的村民自治的应然状态11-13
- 4 我国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3-21
- 4.1 我国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3-17
- 4.1.1 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现实关系13-14
- 4.1.2 两委会的错位关系14-16
- 4.1.3 选举过程中的贿选现象突出16-17
- 4.2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问题的原因17-21
- 4.2.1 在法律制度方面,,法律法规保障不足17-19
- 4.2.2 村干部存在素质低下的问题19
- 4.2.3 村民的文化法律素养和民主意识不高19-21
- 5 我国村民自治问题的对策性建议21-28
- 5.1 村民自治的法律完善21-24
- 5.1.1 完善我国的《宪法》21
- 5.1.2 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1-23
- 5.1.3 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的法律制度23-24
- 5.2 乡镇政府和两委会在村民自治中的对策性建议24-25
- 5.3 提高农村干部文化水平和法律素质25-26
- 5.4 加强村民自身文化法律建设、培养村民民主意识26-28
- 6 结语28-29
- 致谢29-30
- 参考文献30-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秀玲;未来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构想[J];江汉论坛;2004年10期
2 詹成付;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袁金辉;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J];新东方;2004年11期
4 曲丰霞;关于村民自治的几点思考[J];实事求是;2004年06期
5 项继权;乡村关系行政化的根源与调解对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昌伟;村民自治权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2 史占伟;村民自治的结构功能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3 赵翠平;乡村关系视野中的村委会选举制度[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01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90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