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因与近代中国宪法变迁
本文关键词:文化基因与近代中国宪法变迁
更多相关文章: 儒家君主官僚制 立宪政治 “德命”系统 上下一心 文化基因
【摘要】:宪法本非中国既有之物,而是随着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舶来。中国前立宪状态下的政权合法性基础是以"天命王权"为核心的"德命"系统,政治体制是儒家君主官僚政体。鸦片战争以降,这种统治模式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为立宪政治取代。然近代中国宪法变迁呈现出形式和实质相背离的双重特点,立宪主义精神被剥离,工具主义、文本浪漫主义和权力决断是其突出特征,而这又是由沉淀下来的"德命"系统中"上下一心"传统决定的。换言之,文化基因决定了近代中国宪法变迁的方向与限度。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儒家君主官僚制 立宪政治 “德命”系统 上下一心 文化基因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宪法变迁与中央政府变革:历史与未来》(12YJC820009)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制度主义视域下的近代中国议会制度》(11YBB168)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一、政治体制的转换:从儒家君主官僚制到立宪政治宪法非中国既有之物,中国传统权力的来源并非是这种表达集体意志的根本法,而是另有他物。秦汉以降,中国形成了君主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1]。皇帝受命于天,是权力的顶点,其他一切权力均派生于这种元权力,并在各自的系统内成为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晓枫;毕玉玲;;更新与沉淀——《钦定宪法大纲》颁布百年之际的反思[J];法学评论;2008年06期
2 仪喜峰;;宪法正当性视野下的人格尊严保障[J];河北法学;2012年12期
3 任懿;;“人民”内涵的法理释义[J];河北法学;2013年05期
4 徐德刚;;宪政需要的层次结构探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聊斋》公案狱讼小说与蒲松龄的民间关怀(续)[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2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6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军;;试娭清末官制改革[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2 张艳;唐素琴;;我国基本权利保障之发展反思[J];河北法学;2011年04期
3 马岭;;国家权力与人的尊严[J];河北法学;2012年01期
4 沈振辉;清末政治体制改革刍议[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5 徐祥民,刘惠荣;关于宪法的历史考查[J];法学论坛;2002年02期
6 罗豪才;;不一样的文化可一样尊重人的尊严[J];人权;2011年06期
7 刘志刚;;人格尊严的宪法意义[J];中国法学;2007年01期
8 林来梵;;人的尊严与人格尊严——兼论中国宪法第38条的解释方案[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李累;宪法上“人的尊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红;;试论“传统”中国宪政发展中的失落[J];法学家;2008年04期
2 王本存;李亚楼;;立宪的“药方”——张君劢的清末宪政想象[J];政法论丛;2007年06期
3 闫润鱼;;以立宪政治保障个人自由——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本质特征探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江国华;;协商民主及其宪政价值——以支持政治协商制度为视角[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陈云生;;宪法为什么是重要的?——基于西方“二元政治”的立宪主义原理的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2期
6 江国华;;宪政阶段论——兼释八二宪法第3修正案之“奋斗条款”[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7 谢进杰;;重新认识“合宪性”的意义[J];人大研究;2007年09期
8 王德志;;论梁启超的宪政学说[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王德志;;对“宪法——富强”思维范式的再思考[J];时代法学;2009年01期
10 韩大元;;美浓部达吉立宪主义思想研究[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宏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N];安徽日报;2004年
2 方令;解读人权入宪[N];重庆日报;2004年
3 太钢一中 赵永哲;宪政的内涵和宪法的精神[N];山西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亮军;梁启超宪政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湘;晚清立宪的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陈磊;李大钊宪政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朱黎明;论我党对社会主义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72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97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