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元时期的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政体理论在近代中国的文化重构
本文关键词:民元时期的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政体理论在近代中国的文化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总统制 责任内阁制 政体 一元权力观 文化重构
【摘要】:民元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政党,为了巩固刚刚创立起来的民主共和制度,通过法律移植建立起了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然而,无论是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非但未能起到有效实现国家政权正常运转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法统存废、征战讨伐的理由。从法律文化的视维来看,一元权力观对政体制度的重构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法律文化通过对政体理论进行一元权力的文化解读,开启了对政体制度的文化重构进程。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总统制 责任内阁制 政体 一元权力观 文化重构
【基金】:广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与法制对策研究项目(106-141062)
【分类号】:D929;D921
【正文快照】: 政体是表现国家权力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辛亥首义后,为了巩固民主共和的胜利成果,革命党人对国家政体的制度设计作出了煞费苦心的安排。他们最初选择的是美国式的总统制,之后又变更为责任内阁制。从总统制到责任内阁制的变更,既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利益博弈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晓枫;易顶强;;略论传统直观思维范式下的近代中国立宪[J];法学评论;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代郡;行政公益诉讼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陈燕锋,陈冠华;反观传统:儒家法文化之新观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易顶强;艾超;;中西方宪法文化的价值观差异比较——以近现代中国的立宪运动为视角[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杜江涌;现代民法中自然人制度的反思与重塑[J];当代法学;2004年04期
5 陈胜强;;论能动司法的本土资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6 陈晓枫,柳正权;法制现代化成本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李晓明,陆岸;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辨析——重在从“罪刑法定”视角观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王子伟;徐海;;论现行刑事立法对传统法律文化精华的继承 以现行《刑法》对几类特定犯罪人的立法疏漏为视角[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9 王平原;;“绝地天通”考论[J];法律文化研究;2007年00期
10 刘同君;;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困境与超越——基于路径依赖视角的考察[J];法学杂志;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晶;;商法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杜雪晶;中国非刑罚化论纲[D];吉林大学;2005年
5 高永平;平安村的财产继承[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易顶强;权力重置的文化内涵[D];武汉大学;2007年
8 朱德才;刑法理性构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章育良;清末诉讼文化转型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谭宗泽;行政诉讼结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臻;我国民事诉讼调解的功能定位[D];苏州大学;2010年
2 邱彤彤;人性视阈下的法官中立[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锦;和谐理念与诉讼问题研究(一)[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付罗芬;唐律中的法文化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启立;赌博行为非犯罪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吕玉红;实现以人为本的法律途径[D];山东大学;2011年
7 高海宾;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公务员素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晋佳;公益诉讼起诉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陈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10 周波;中国加入WTO与司法审查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前;直观体验思维的本质科学价值及其局限性[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2 陈晓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霖;邱亿成;;一元权力观:宪制抉择的文化制导——以《天坛宪草》为中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陈晓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王安富;试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徐祥民,陈冬;法治——孟德斯鸠政体思想的基本精神[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马明玉;;《日本帝国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0期
6 周兴芬;;略评《天坛宪草》政体设计[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胡锦光;朱世海;;三权分立抑或行政主导制——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体的特征[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刘笃才;《临时约法》“因人立法”说辩正[J];法学研究;2002年05期
9 丁耘;罗马法何以可能?[J];读书;2003年12期
10 郑田静;;法律工具论的历史之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秋凤;;中国百年来的三个宪政阶段[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2 沈红芳;李小青;;牵动菲律宾政治神经的修宪与反修宪运动探析[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和已远去 叹息有余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田晓军;新宪法修正案:加快乌政体改革进程[N];法制日报;2006年
3 记者 郭学良;吉尔吉斯斯坦公布新宪法草案[N];光明日报;2006年
4 林U嗕:;法治社会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N];法制日报;2002年
5 朱冬传;乌首部《内阁法》争议中出台[N];法制日报;2007年
6 郭学良;吉就宪法改革进行全民公决[N];光明日报;2007年
7 马跃;民国初年法制的起起落落[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 方卫军;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李晓林 张熙照;孟德斯鸠刑法思想探析[N];吉林日报;2003年
10 蒋惠岭;人大与法院之宪法关系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正达;俄罗斯社会变迁中的宪政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2 魏吉华;陈独秀宪政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华;民国初期政体变迁[D];山东大学;2006年
2 尹传政;20世纪30年代知识界围绕制宪问题的讨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秦凌;孙中山与宋教仁法律思想之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蜀洋;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宪政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芳;柏拉图的《法律篇》及其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潘斌;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小飞;内阁制与总统制之争[D];湘潭大学;2007年
8 武小平;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炜;民国初年制宪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吴曼曼;英国的宗教与宪政革命[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5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97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