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社会对近代中国宪政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宗法社会对近代中国宪政的影响
【摘要】:宗法社会是传统中国的母社会形态,而市民社会是西方的母社会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两者分别的影响,而导致了近现代中西方宪政之路的不同走向。 本文试图从两种社会形态的概念、发展入手,通过横向的中西方比较、纵向的社会发展规律对历史进行考证,来论述近代中国宪政失败原因。本文旨在论述和比较两种社会形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近代中国宪政经历的不寻常的历程,同时揭示宪政精神及市民社会与宪政的联系。 在法律史学研究中,宪政理论及其历史发展是不变的主题。近代中国堪称世界性“宪法博览会”或“行宪试验场”,自清末预备立宪至国民政府以党权行宪,可知近代中国行宪之难。窃以为,宪政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而在中国宗法传统的影响之下是结不出成熟的宪政果实的。宪政首先意味着对权力的控制,而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宗法传统基本特征就是对权力拥有者的维护,君权的强大、贵族官僚的特权无不处处与宪政精神相违。 宪政除了制度层面外,还包括观念层面,它是在法律的指导下将观念赋予制度形成的,其基本要素主要有:自由、民主和法治。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在民众的观念里面,此三者恰恰是最缺少的。首先,从刑法角度看,许多罪名和刑罚的设立直接是以维护君权、父权和夫权为目的的。其次,在私法领域,以维护宗法伦理的礼作为调整依据,甚至许多本该民法调整的行为也以刑法规范,由此导致了中国古代权利观念不发达。再者,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作为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全体社会成员都应无条件地遵守、平等适用,而不考虑其社会地位、身份如何,但在古代中国,为了维护宗法伦理,法律适用因行为人尊卑长幼身份的不同而差异,刑罚因伦理而加重或减轻,并且赋予官吏在法律上有议、请、减、赎、当等特权。这种缺乏平等观念的法律制度正是与宪政格格不入的。 在本文的主体部分中,,将着重从契约精神、权力制约与自然法三个角度论述宪政为何不能在中国传统的土壤中土生土长,而在近代引进宪政制度的过程中又为何会屡屡受挫。 当代中国正在全面建设法治国家,在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建设宪政制度,并非单纯的制度建构那么简单。只有当民众普遍拥有了自由、民主、权利等价值观念,才会在中国结出丰硕的宪政果实。而这一切离不开社会基础的转变。从宗法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是宪政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市民社会的内在精神是宪政文化产生的根源,近代宪政正是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斗争中产生的。研究市民社会理论,构建属于中国的市民社会,才能从观念层面保障宪政价值的普及,为中国未来的法治走向做好铺垫。
【关键词】:宪政 宗法社会 市民社会 契约 自然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导论11-14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11
- (二) 研究现象及相关界定11-12
- (三)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2-14
- 1、国内主要研究现状综述12-13
- 2、国外主要研究现状综述13-14
- 一、宗法社会内涵解析14-16
- (一) 宗法释义14-15
- 1、宗法的概念14
- 2、中国宗法社会的逻辑元素14-15
- 3、宗法社会的基本属性15
- (二) 中国宗法社会的发展历程15-16
- 1、宗法社会的萌芽15
- 2、宗法社会的形成15-16
- 3、宗法社会的演变16
- 二、宗法社会契约精神的缺失与近代中国宪政16-24
- (一) 契约精神与宪政16-19
- 1、契约精神源流解析16-18
- 2. 契约精神与宪政的关系18-19
- (二) 宗法社会缺失契约精神对宪政的影响19-24
- 1. 为什么宗法社会缺少契约精神19-21
- 2、强势的权力观与缺失的权利意识21-22
- 3、人治传统与淡薄的法治意识22-24
- 三、宗法社会、权力制约与近代中国宪政24-29
- (一) 宗法社会与权力制衡的蜕变24-27
- 1、社会关系的宗法化24-25
- 2、权力制衡、派系之争与近代中国宪政25-27
- (二) 宗法社会与地方自治27-29
- 1、地方自治与宪政的关系27-28
- 2、宗法社会对地方自治的副作用28-29
- 四、宗法社会、自然法与近代中国宪政29-34
- (一) 自然法与宪政29-32
- 1、自然法概述29-30
- 2、自然法与宪政的关系30-32
- (二) 宗法社会下的自然法缺失32-34
- 1、宗法伦理与自然法则33
- 2、中西差异33-34
- 五、从宗法社会到市民社会:中国宪政的路径选择34-41
- (一) 市民社会解析34-37
- 1、市民社会的概念与内涵34-36
- 2、市民社会的宪政意义36-37
- (二) 如何建立完善的市民社会37-41
- 1、宗法社会与市民社会比较38-39
- 2、中国未来的市民社会之路39-41
- 结语41-42
- 注释42-47
- 参考文献47-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韩轶;;中国宪政建设模式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06年06期
2 王进文;;唯忧思恒在——读萧公权先生《宪政与民主》[J];研究生法学;2007年06期
3 秦前红;;从历史的基点中寻找中国宪政的真知——评韩大元教授《1954年宪法与中国宪政》(第二版)[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林立公;新中国宪政的足音──法学家刘海年谈宪法50年[J];21世纪;1999年05期
5 薛成有;论中国宪政的文化基础[J];攀登;2005年05期
6 郑琼现;;近代中国宪政移植中的文化抵抗[J];文史知识;2007年05期
7 张千帆;;近代中国宪政经验的启示[J];民主与科学;2009年01期
8 陆德生 ,纪荣荣;中国宪政百年历程(下)[J];江淮文史;2002年01期
9 张鹏宇;;对第三者效力理论分析——兼论中国宪政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3期
10 何克祥;;中国宪政的关键在于党的建设[J];理论参考;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维f;;浅谈中国宪政之实现[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2 张鹏;黄仁夫;;“五四宪法”与中国宪政展望[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振国;;浅议我国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高旭红;李凤玲;;毛泽东与新中国宪政建设[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文红玉;;五四宪法与中国宪政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朋;;参与式预算:中国宪政民主的新实践——浙江温岭新河镇的案例启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7 谢泳;;民国山西村政建设中的“制度设计”[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勇年;张建智;;宪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重温董必武法学思想的若干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9 卓翔;陈百艳;;董必武法学思想永放光芒——2004年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年会综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10 王成礼;刘传学;;论孙中山的道德观[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千帆;中国宪政时代开始的标志[N];法制日报;2004年
2 记者王淼;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09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陈云生 王柱国;以“入世”为契机推进中国宪政的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见习记者段文;中国宪政改革的理性之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杨扬;读《中国宪政史纲》[N];安徽日报;2005年
6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 张千帆;2008:宪政新起点?[N];中国经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丽丽 孟澍菲;2009年度十大影响性宪法事例[N];检察日报;2009年
8 ;关注“后制宪时代”的中国宪政[N];福建日报;2004年
9 庞从容;热爱与批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学教授 张千帆;1908到2008:中国宪法百年回眸[N];法制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宝库;哲学视阈中的单位社会[D];吉林大学;2008年
2 吴建铭;民初(1912-1913)立法与行政关系的论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高宝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宪政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易顶强;权力重置的文化内涵[D];武汉大学;2007年
6 廖海波;世俗与神圣的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常保国;民主、人权与中道[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波;宗法社会对近代中国宪政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楠;共和国六十年:新中国宪政思想的历史发展[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洪海;《共同纲领》宪政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汤U喎
本文编号:983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98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