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宪法中的“人的形象”

发布时间:2017-10-08 19:10

  本文关键词:论宪法中的“人的形象”


  更多相关文章: 个人主义 人格主义 基本权利


【摘要】:当代西方宪法人权理论以美国的"个人主义"与德国的"人格主义"人权论为两大典型,前者通过"自由的镜头"观察人、后者则以"尊严的镜头"观察人,并在宪法上塑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形象"。"个人主义"人权论以个人自由为其至高价值,在"个人自治"与"自我决定"、隐私权、行为自由与表达自由等权利保障领域,呈现更为注重防御政府的单一维度;而"人格主义"人权论则以人性尊严与人格自由发展为核心价值,在上述权利保障领域以人格关系为框架建构权利的具体内涵,强调在实现人的固有价值的同时,以社会责任与义务约束个人的自由,寻求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融合性。两种人权理论体现了西方宪法上关于自由主义和个人价值两种不同的诠释进路。就中国宪法而言,德国的"人格主义"权利论或许更具"亲和力"和借鉴意义。但由于缺乏个体和权利观念,我国的宪政法律文化若不经过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创造性转化",为其注入个人权利本位之内核,与人格主义权利论并不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
【关键词】个人主义 人格主义 基本权利
【基金】: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1
【正文快照】: 对于西方的人权理论,我国公众舆论乃至诸多宪法学者往往将其贴上“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甚至是“与集体主义相抵牾的个人主义”之标签,而对其中的分支流脉则缺乏深入了解。事实上,西方人权理论并非“铁板一块”,那种极端推崇个人价值的权利论系美国宪法中人权理论。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2 喻中;;变迁与比较:宪法文本描绘的人[J];法商研究;2009年05期

3 朱晓U,

本文编号:995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995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1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