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及预防研究
【摘要】:当前,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而在近些年来,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也风起云涌,十分猖獗,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安全。与传统的诈骗犯罪相比,网络诈骗犯罪具有独特的犯罪特点,如行骗面广、具有较强隐蔽性、犯罪成本低廉、犯罪技术含量较高、犯罪主体年龄较小等。由于我国的网民数量非常庞大,因此,我国的网络诈骗犯罪问题非常突出。通过对网络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结合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寻找出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网络诈骗犯罪这一新型的作案方式的方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网民的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我国网络诈骗犯罪进行探析。论文的第一章从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纯正的网络诈骗和不纯正的网络诈骗两种分类,将网络诈骗犯罪与传统的诈骗犯罪进行对比,分析了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本章最后一部分针对目前我国网络诈骗犯罪的种种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分析,引入了相关案例说明,全面地展示了网络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论文的第二章为我国有关网络诈骗犯罪的立法及适用部分,通过梳理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分析相关法律的适用,将网络诈骗犯罪分为可以按照传统刑法处理和不能按照传统刑法处理的以及按照传统刑法处理不适当的,为后文提出的完善意见做了重要的铺垫。论文的第三章为打击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的困难部分。基于网络诈骗犯罪是新型的犯罪形式,主要分析了小额网络诈骗难以立案、侦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逮捕和追赃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论文的第四章为预防及应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部分。结合上述各章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完善立法、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监管、加强行业规范、加强防范意识的宣传、加强国际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网络诈骗 犯罪 特征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9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8
- 二、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8-9
- 第一章 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分析9-17
- 第一节 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9
- 第二节 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9-11
- 一、行骗面广,社会危害大9-10
- 二、异地行骗,具有较强隐蔽性10
- 三、行骗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10-11
- 四、犯罪主体不确定且有低龄化趋势11
- 第三节 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11-17
- 一、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11-13
- 二、使用木马病毒进行网络诈骗13-14
- 三、采用网络钓鱼诈骗14-15
- 四、网络非法传销诈骗15-16
- 五、其他方式的网络诈骗犯罪16-17
- 第二章 我国有关网络诈骗犯罪的立法及适用17-21
- 第一节 我国法律关于网络诈骗犯罪规定17-18
- 第二节 我国刑法关于网络诈骗犯罪规定的不足18
- 一、定罪量刑18
- 二、难以认定犯罪数额18
- 三、跨国网络诈骗犯罪难以引渡回国18
- 第三节 网络诈骗犯罪的刑罚适用问题18-21
- 一、可以依照传统的诈骗犯罪进行处理的19
- 二、不能按照传统的诈骗罪来处理19
- 三、可以按照传统的诈骗罪处理但有不适当之处19-21
- 第三章 打击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的困难21-26
- 第一节 小额网络诈骗难以立案21-22
- 第二节 侦查工作困难22-24
- 一、难以确定嫌疑人真实身份22
- 二、异地侦查协作困难22
- 三、电子证据难以取证22-23
- 四、缺乏受害者及证人的证言23-24
- 第三节 逮捕和追赃存在困难24-26
- 一、地域间协调性差24
- 二、没有有效证据链侦破难度大24
- 三、难以追赃24-26
- 第四章 预防及应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26-37
- 第一节 完善立法26-31
- 一、加强小额多次的网络诈骗犯罪的刑法规制26-27
- 二、加强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27-29
- 三、完善电子证据相关规定29-31
- 第二节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监管31-32
- 一、防火墙技术防范31-32
- 二、数字签名技术防范32
- 第三节 加强行业规范32-34
- 一、逐步推进网络实名制32-33
- 二、网络运营商要加强行业自律33-34
- 第四节 加强防范意识的宣传34-35
- 一、加强应对网络诈骗行为方法的宣传34-35
- 二、加强预防网络诈骗知识的宣传35
- 第五节 加强国际合作35-37
- 结语37-38
- 注释38-39
- 参考文献39-4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41-42
- 致谢4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忠;关于合同诈骗犯罪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2 杨荣山;靖州县诈骗犯罪调查分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3 王晨;论诈骗犯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J];人民司法;2001年01期
4 刘延彬,李洪生;谨防木材购销合同中的诈骗犯罪[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19期
5 曹运权,陈延超;论保险诈骗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李汉桢;;经济诈骗犯罪趋势[J];中国刑事警察;2002年03期
7 张保忠;;一篇精粹佳作——《中共中央纪检委、政法委关于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投机诈骗犯罪活动的通报》赏析[J];秘书工作;2002年07期
8 郑家水;合同诈骗犯罪的特点及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刘玉珉,丁伟才;浅析街头诈骗犯罪问题[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石守斌,石守涛;合同诈骗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广三;陈雷;;网络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2 殷明姝;;合同诈骗犯罪遏制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褚红云;;论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防控[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双其;;虚假信息诈骗犯罪侦查[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志勇;;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及其打防对策[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6 杨志勇;;网络诈骗犯罪的形式、特点及侦破对策[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7 廖锦屏;;浅谈街头诈骗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李亚军;;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合同诈骗犯罪——以西安市未央区检察院近年起诉案件为例[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与陕西经济发展专题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杏萍邋郑东;诈骗犯罪出现花样翻新[N];人民法院报;2007年
2 宁公宣 周刚;南京警方集中打击诈骗犯罪[N];新华日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谢新瑞 通讯员 莫虎;市公安局部署“打骗”行动剑指新型诈骗犯罪[N];泰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陈嘉 通讯员 张雷;广东多部门联合打击电话诈骗犯罪[N];人民公安报;2009年
5 王英杰 记者 文天心;我省严打电信诈骗犯罪[N];黑龙江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亚新;电信诈骗犯罪得到初步遏制[N];农民日报;2009年
7 记者 刘洋;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四个新特点[N];人民公安报;2009年
8 记者 刘洋;公安部通报五起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N];人民公安报;2009年
9 记者 潘科峰;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N];人民公安报;2010年
10 记者 王自然 通讯员 毛玉峰;四川:各警种联动打击电信诈骗犯罪[N];人民公安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新承;支付方式的演进对诈骗犯罪的影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张利兆;保险诈骗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诈骗犯罪的犯罪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黄亮;电信诈骗犯罪防控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维强;电信诈骗犯罪的规律特点及治理对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林琳;电信诈骗犯罪浅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5 秦翔龙;新媒体视域下诈骗犯罪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6 唐子君;电信诈骗犯罪打击难点及应对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熊阿键;保险诈骗犯罪侦防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8 贾俊兴;电信诈骗犯罪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孟倩;论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10 崔明镜;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15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01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