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对《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修改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11 23:11

  本文关键词:对《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修改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 刑法修正案(九) 争议 对策


【摘要】:拐卖和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在我国已经不算鲜有,尤其是农村地区“买新娘”、“卖孩子”等行为甚至不算新鲜。随着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发展,让这些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社会悲剧浮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亲爱的》、《失孤》等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相关影视上映后,拐卖妇女儿童的罪行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对被害者及其家属悲惨历程的阐述,让人们对拐卖和收买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深恶痛绝。法学界人士呼吁“买拐同罪”,微信朋友圈也曾一度疯转要求“贩卖儿童者,一律死刑”的帖子。201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就对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第六款做了修改,使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一律被定罪。这一重大修改直接针对拐卖行为的源头,将切实有效地打击拐卖行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分了三块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进行立法概述。简述了国际上贩卖人口罪的发展和我国关于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发展历史。其中着重论述了该罪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作者阐述了从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入罪到经过两次修改处罚不断加重的过程。第二部分作者对收买行为一律入罪进行了分析。首先,对修改前条款中可以免责的立法目的和其不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原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第六款可以免责的规定原本的立法目的是保护被害人的人身健康,给犯罪人一次特殊立功的机会,但这一规定却违背了立法期待,与罪行相适应原则相违背,没有发挥法律的教育、指引作用,也不符合国际上关于贩卖人口犯罪的立法趋势。其次,对一律入罪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主要从收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立法目的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结合当下社会群众关于该罪的讨论热点即“买拐同罪”和“一律死刑”两种主要观点分析其反映出的不理性。第三部分作者分析了修改后该罪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首先该罪适用中存在的溯及力问题、条件规定不明确问题、亲生父母卖孩子情况下孩子的归属问题以及对妇女、儿童的“二次伤害“问题。然后针对实践中的善后安置问题,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和国际立法趋势,联系立法实践,提出相应对策,比如:修正案正式实施前嫌疑人自首可免刑、区别对待两种条件下的从轻处罚,对何为“虐待”行为做出明确规定、为儿童选择合适的监护人以及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解决安置问题和避免对妇女、儿童“二次伤害”。
【关键词】: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 刑法修正案(九) 争议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3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9
  • 1.1.1 研究目的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9-11
  • 1.2.1 国内研究状况9-11
  • 1.2.2 国外研究状况11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1-13
  • 1.3.1 研究方法11-12
  • 1.3.2 研究思路12
  • 1.3.3 创新点12-13
  • 2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立法概述13-17
  • 2.1 国际法上关于人口贩卖的定罪规定13-14
  • 2.1.1 禁止贩卖人口成为国际一致呼声13
  • 2.1.2 国际法关于禁止贩卖人口的立法历程13-14
  • 2.2 我国关于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发展历史14-17
  • 2.2.1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行为入罪14-15
  • 2.2.2 两次修改:对收买儿童处罚力度不断加重15-17
  • 3 对修改后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一律入罪的分析17-23
  • 3.1 收买行为可以免责的讨论17-19
  • 3.1.1 收买行为可以免责的立法目的17
  • 3.1.2 收买行为可以免责违反立法期待17-19
  • 3.2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一律入罪的必要性19-20
  • 3.2.1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19-20
  • 3.2.2 收买行为一律入罪符合立法目的20
  • 3.3 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行为一律入罪的讨论焦点20-23
  • 3.3.1 “买拐同罪”必须谨慎20-21
  • 3.3.2 “人贩子一律死刑”不合理21-23
  • 4 修改后本罪适用中的问题及对策23-30
  • 4.1 修改后本罪适用中的问题23-26
  • 4.1.1 溯及力问题23
  • 4.1.2 对收买被拐卖儿童“可以从轻处罚”的条件不明确23-24
  • 4.1.3 亲生父母卖孩子情况中买家入刑后孩子的归属问题24
  • 4.1.4 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二次伤害”问题24-26
  • 4.2 修改后本罪适用中问题的对策26-30
  • 4.2.1 修正案正式实施前嫌疑人自首可免刑26
  • 4.2.2 明确收买被拐卖儿童“可以从轻处罚”的两个条件26-27
  • 4.2.3 为儿童选择合适的监护人27
  • 4.2.4 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解决安置问题和避免对妇女、儿童“二次伤害”27-30
  • 主要参考文献30-32
  • 后记32-3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雯;;关于恶意欠薪入罪必要性的法律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2 朱小猪;陶小莫;;醉驾入罪,因人而异?[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1年01期

3 ;“欠薪入罪”能否治顽症[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2年02期

4 吴亚丁;;关于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年24期

5 汪建沃;;违法使用农药可入罪判刑[J];农药市场信息;2013年28期

6 ;人肉搜索暂不入罪[J];晚霞;2009年06期

7 付泽;;“醉驾入罪”势不可当[J];民主与法制;2011年02期

8 张华;;恶意欠薪入罪不是终点[J];当代工人;2011年14期

9 张国轩;;漫谈立法的“入罪”习惯[J];人民检察;2006年09期

10 张训;;入罪的理由——基于指标分析的理路[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志彬;于阳;;枉法仲裁入罪的正当性分析[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预防虐童仅“入罪”是不够的[N];广州日报;2012年

2 和静钧;虐童入罪与惩戒入法应并举[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玫昆仑;虐待幼儿入罪是上上策[N];中国妇女报;2012年

4 记者 王逸吟;最高法明确欠薪5000元即可入罪[N];光明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何勇 潘跃;“恶意欠薪”入罪威力打了折[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闵凌欣;恶意欠薪入罪,,好![N];福建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顾敏 黄红芳 任松筠;恶意欠薪入罪,为何判案寥寥[N];新华日报;2013年

8 杨涛;浪费当尽快入罪[N];大连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胡亮;欠薪入罪有望落到实处[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10 龙敏飞;“浪费入罪”应从公款浪费入手[N];青岛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业勋;立法上的金融违法行为入罪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锋;聚众吸毒行为入罪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2 佘晓民;吸毒入罪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李骋;关于毒驾行为入罪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方槿霖;扒窃型盗窃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恩茂;扒窃型盗窃罪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6 尹柳;虐童行为入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孙涛;“扒窃”行为入刑争议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吴艳平;收受礼金行为入罪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石赫;论互联网非法集资的入罪化限度和路径[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10 万平;对重庆市某县查处非法持有枪支案件的调研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15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015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b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