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故意伤害罪“伤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11:36

  本文关键词:故意伤害罪“伤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故意伤害 伤害方式与手段 伤害对象 伤害结果


【摘要】:故意伤害罪是司法实践中的常见多发罪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犯罪方法与手段层出不穷,司法实践中处理故意伤害案件存在着诸多难题。本文在借鉴域外国家(地区)刑事立法中故意伤害罪的立法模式、罪名表述的基础上,对我国伤害犯罪的刑法规定及司法难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完善意见。关于伤害的本质,理论上有生理机能损害说、身体完整性损害说、健康状况恶化说和折中说,学说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对身体健康的内容的理解不同。生理机能损害说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通说,但是新近的判例和学说已经认识到,无论哪一种学说都不能完全涵盖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比较集中的观点认为,可以采用生理机能损害说基础上的折中说。刑法上的行为。包括行为方式与手段、行为的对象、行为的结果三个要素。通常地,伤害可以作为与不作为的形式、采用暴力手段与非暴力手段实施;伤害对象是本人之外的其他人;伤害的结果主要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和死亡。实践中出现的诸如,以传播病毒的方式、制造噪音方式伤害他人的如何认定;特定的案件中,伤害对象与虐待对象在存在交叉的关系,如何区分伤害与虐待,出现死亡的结果时,如何予以界分;以职务业务相对人或未成年人等极易受攻击者为伤害对象的,是否加重惩罚;精神损害能否评价为伤害结果,这些问题都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需要在立法上予以明确,司法实务才有法可依。域外国家(地区)伤害犯罪的立法模式较多地采用群罪名、多条文、(较为详细的)叙明罪状的立法模式。从行为的要素来看,域外国家(地区)的刑法典对传播病毒、制造噪音、使用工具等特殊的伤害方式与手段均作出以明确规定;对伤害亲属监护关系相对人、伤害职务业务相对人、伤害极易受攻击者等特殊的伤害对象均作出明确规定;精神损害是法定的伤害结果,伤害结果的判断标准上,兼顾了劳动能力和特定伤害结果的持续时间等要素。相比之下,我国采用单一罪名、单一条文、简单罪状的立法模式暴露出诸多问题。立法上的缺失,导致特殊情况出现时,法律不能对被害人予以适当地、合理地保护。立法上,可增加暴行罪、把重伤罪和伤害致死罪独立成罪,逐步形成多罪名的立法模式。同时,优化本罪的法定量刑情节体系,增设若干加重、减轻或出罪情节,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叙明罪状。
【关键词】:故意伤害 伤害方式与手段 伤害对象 伤害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1 伤害的本质11-14
  • 1.1 伤害本质学说的既存之见11-13
  • 1.1.1 生理机能损害说11
  • 1.1.2 身体完整性损害说11-12
  • 1.1.3 折中说12
  • 1.1.4 健康状况恶化说12-13
  • 1.2 伤害本质学说的管窥之见13-14
  • 2 伤害的构造14-25
  • 2.1 伤害方式与手段14-18
  • 2.1.1 伤害方式与手段述要14-16
  • 2.1.1.1 作为方式与不作为方式的伤害14-15
  • 2.1.1.2 暴力手段与非暴力手段的伤害15-16
  • 2.1.2 伤害方式与手段认定之司法难题16-18
  • 2.1.2.1 传播病毒行为认定之争议16-17
  • 2.1.2.2 制造噪音行为认定之争议17-18
  • 2.2 伤害对象18-21
  • 2.2.1 伤害对象范围界分18-19
  • 2.2.1.1 伤害行为与虐待行为的界限18-19
  • 2.2.1.2 伤害行为与自伤行为的界限19
  • 2.2.2 伤害对象认定的司法难题19-21
  • 2.2.2.1 伤害职务业务相对人的司法认定19-20
  • 2.2.2.2 伤害患病人等极易受攻击者的司法认定20-21
  • 2.3 伤害结果21-25
  • 2.3.1 伤害结果之种类21-23
  • 2.3.1.1 轻微伤与轻伤21
  • 2.3.1.2 重伤21-22
  • 2.3.1.3 致人死亡22-23
  • 2.3.2 伤害结果认定的司法难题23-25
  • 2.3.2.1 精神损害评价为伤害结果的争议23-24
  • 2.3.2.2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虐待致人死亡的界限24-25
  • 3 伤害刑事规制的域外考察25-37
  • 3.1 伤害罪名设立的域外考察25-28
  • 3.1.1 罪名设立的一般规定25-26
  • 3.1.2 罪名设立的特殊规定26-28
  • 3.2 伤害方式与手段的域外考察28-31
  • 3.2.1 伤害方式与手段的一般规定28
  • 3.2.2 伤害方式与手段的特殊规定28-31
  • 3.2.2.1 传播病毒行为的刑法规制28-29
  • 3.2.2.2 制造噪音行为的刑法规制29-30
  • 3.2.2.3 使用工具武器实施伤害行为的刑法规制30-31
  • 3.3 伤害对象的域外考察31-34
  • 3.3.1 伤害对象的一般规定31
  • 3.3.2 伤害对象的特殊规定31-34
  • 3.3.2.1 伤害亲属或监护关系相对人的刑法规制31-32
  • 3.2.2.2 伤害职务业务相对人的刑法规制32-33
  • 3.3.2.3 伤害患病人等极易受攻击的人的刑法规制33-34
  • 3.4 伤害结果的域外考察34-37
  • 3.4.1 伤害结果的一般规定34-35
  • 3.4.2 伤害结果的特殊规定35-37
  • 3.4.2.1 劳动能力35-36
  • 3.4.2.2 特定伤害结果的持续时间36
  • 3.4.2.3 精神损害36-37
  • 4 伤害刑事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37-47
  • 4.1 伤害刑事规制存在的问题37-42
  • 4.1.1 伤害犯罪立法模式存在的问题37-38
  • 4.1.2 伤害犯罪罪状表述存在的问题38-40
  • 4.1.3 特别的减轻或出罪事由规定的缺失40-42
  • 4.2 伤害刑事规制的立法完善42-47
  • 4.2.1 伤害犯罪立法模式的完善42-43
  • 4.2.2 伤害犯罪罪状表述的完善43-46
  • 4.2.2.1 伤害方式与手段的完善44-45
  • 4.2.2.2 伤害对象的完善45
  • 4.2.2.3 伤害结果的完善45-46
  • 4.2.3 特别的减轻或出罪事由的完善46-47
  • 5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邻;;一耳光蹲三年大狱 殴打护林员犯了故意伤害罪[J];绿化与生活;2006年04期

2 张杰;;非直接致伤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J];中国检察官;2010年14期

3 王慧;;浅谈故意伤害罪的认定[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5期

4 文辰工;张某应定为故意伤害罪[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5 ;相互厮打情形下故意伤害罪的认定[J];江淮法治;2014年04期

6 田宏杰;;故意伤害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J];法学家;2001年04期

7 牛秀兰;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理论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年01期

8 刘芳;故意伤害罪与传播性病罪的界限[J];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10期

9 李海峰 ,赵国选;见义勇为差点成“帮凶”[J];中国民兵;2005年10期

10 蓝国乔;;林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吗[J];法制与经济;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碧华;;文化冲突下的累犯形成——对一起故意伤害罪的个案调查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万福;;对一起艾滋病患者故意伤人案件的思索[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贵阳市南明区检察院 李程;李某、黄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N];法制生活报;2014年

2 刘新时;故意伤害罪也存在未遂[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3 湖南省株洲县人民法院 李炳稳;故意伤害罪是否存在未遂[N];中华新闻报;2008年

4 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卢志刚 吴兴区人民法院 吴继财;故意伤害罪的“故意”具有特定的内容[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丁玉俊;本案应定故意伤害罪[N];江苏经济报;2008年

6 通讯员 刘飞 记者 曹天健;张北一名犯故意伤害罪者被判缓刑[N];法制日报;2011年

7 本报通讯员 陈颖婷 顾清莉;车主抓贼致其溺亡被判故意伤害罪[N];工人日报;2014年

8 贵阳市南明区检察院 刘玉;砍伤劝架者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N];法制生活报;2014年

9 孙钧杰;传染性病给男友不构成故意伤害罪[N];法治快报;2006年

10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黄小明;非直接致伤之故意伤害罪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丹;故意伤害罪司法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青;故意伤害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高龙英;故意伤害罪未遂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3 冯立田;故意伤害罪若干疑难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施永能;故意伤害罪若干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宣德智;故意伤害罪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6 李春阳;故意伤害罪疑难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吴聪;意外事件、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8 黄俊哲;故意伤害罪在司法认定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9 刘亚;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D];甘肃政法学院;2016年

10 张添添;故意伤害罪未遂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36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036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9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