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坦白制度研究
【摘要】:“坦白从宽”被纳入《刑法修正案(八)》标志着我国量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治进程也因此又向前迈出了一步。但是这一步迈得并没有人们期待的那么大,此次立法只是将部分坦白纳入了刑法,而其余坦白则成了处境尴尬的黑户。完整的坦白是指犯罪人被动归案后,在法定期限内,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本人罪行,或如实供述与之同种但尚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其他罪行的行为。但是《刑法修正案(八)》将坦白主体限制为“犯罪嫌疑人”,有学者说这是出于节约司法资源的考虑,因为只有庭审之前的坦白才具有实质意义。但这却忽视了效率与公正的关系问题,司法效率是很重要,但是当它与司法公正相抵触时,司法公正应是第一位的。为了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显然应将坦白的主体定为“犯罪人”。坦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坦白制度纳入刑法也非一日之功。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到被刑法所承认的坦白条款,坦白制度走了55年。在这55年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渐渐与实际相脱节。“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逐渐沦为了刑讯逼供的手段,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坦白想要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进行转变,不转变迎接它的就是毁灭——坦白入刑已是势在必行。将坦白制度纳入刑法时,立法者怀着美好的期待,希望通过坦白IV制度来提高司法效益和诉讼效率,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同时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的目的。可惜的是实践与理想之间总存在着一道等待我们跨越的鸿沟——坦白条款的实施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坦白制度立法后,坦白条款的使用率在随后的两年内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当坦白条款使用率超过45%时它上升的势头开始减缓,达到52%时,坦白条款使用进入了瓶颈期。坦白条款使用推广的后继无力,根本原因是因为立法上的不完善:坦白主体、坦白时间、归案形式、如实供述、坦白认定程序等均不明确;直接原因则是司法机关对待坦白条款的“不作为”。为了改变上述现状,笔者建议在实体法上可以将“坦白制度”单列一条,作为一项与自首、立功同等地位的独立制度确立下来,从而实现坦白制度在刑法中的完整性。在程序法上,可以建立与坦白制度配套的司法认定程序,从而防止出现侦查机关认为是坦白,法院认定不成立坦白的情况发生。同时,在立法尚未做出修改前,司法上应出台配套的司法解释,对坦白条款中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规定,使坦白条款的内涵更为充实、合理、科学。如,《刑法修正案(八)》坦白条款中的“犯罪嫌疑人”只是坦白主体的初始身份,而不是唯一身份,更不是对坦白时间的限定。此外,审判人员在实践中适用坦白制度时应坚持相对从宽原则和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只有这样审判人员在使用坦白条款时才能做到正确适用,而不仅仅是“使用”。
【关键词】:坦白制度 使用率 犯罪人 相对从宽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4
- 一、坦白的概念及理论基础14-19
- (一)坦白的概念14-16
- (二)坦白的理论基础16-19
- 1.心理学基础16-17
- 2.罪刑相适应理论17
- 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17-19
- 二、坦白制度的立法背景及立法目的19-23
- (一)坦白制度的立法背景19-21
- 1.“坦白从宽”刑事政策的长期推行积累了理论和实践经验19-20
- 2.“坦白从宽”刑事政策的推行困境加速了坦白制度的立法进程20-21
- (二)坦白制度的立法目的21-23
- 1.提高司法效益和诉讼效率21
- 2.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21-22
- 3.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22-23
- 三、坦白制度立法后的实施现状及其原因23-31
- (一)坦白制度立法后的实施现状23-27
- (二)现状产生的原因27-31
- 1.刑事立法中对坦白制度的规定尚不完备27-29
- 2.司法机关在坦白条款上的“不作为”29-31
- 四、我国坦白制度的完善31-36
- (一)坦白制度的立法完善31-33
- 1.完善实体法上的规定31-32
- 2.完善程序法上的规定32-33
- (二)坦白制度的司法完善33-36
- 1.出台配套的司法解释33-35
- 2.正确把握坦白制度的适用原则35-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国光,袁国明;如实供述同种罪行的也应以自首论 兼析现行自首司法解释之不足[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2 陈亚飞;;不如实供述主观心态能否构成自首?[J];中国审判;2008年11期
3 何承斌;;专家点评 自首应如实供述主观心态[J];中国审判;2008年11期
4 沙云飞;;自首认定中“如实供述”要件的理解和适用[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刘军华;唐震;巩一鸣;;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内容要件及时限节点[J];人民司法;2011年18期
6 豆忠娟;;论自首中的“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J];中国检察官;2012年07期
7 刘付刚;;“因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12年24期
8 张阳;;关于自首中“如实供述罪行”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伟迪;;如实供述同种罪不以自首论司法解释的无效性[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05期
10 张阳;;论自首中“如实供述”的司法认定[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柱钊;;如实供述罪行+退赃数额特别巨大=减轻处罚?!——“因如实供述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之实践应用[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 郝川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 张雨昕;如实供述犯罪而未认定不属于漏罪[N];检察日报;2013年
2 赵秉志 肖中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N];检察日报;2001年
3 周涛;自首中的“如实供述”时间如何认定[N];江苏法制报;2008年
4 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唐震;投案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时限节点的把握[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徐建东;如实供述多少才算自首?[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 黄文忠;经传唤到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成立自首[N];检察日报;2007年
7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皇甫长城;从实质意义上认定“坦白”[N];检察日报;2011年
8 王婧 翟二闯;嫌疑人一经传唤即如实供述,,是否自首[N];检察日报;2005年
9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一审翻供二审如实供述不认定为自首[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徐正清;供述不清楚算不算立功?[N];江苏法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亚亚;如实供述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2 薛寒;坦白制度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3 刘璐;论自首中的“如实供述”[D];郑州大学;2012年
4 谭靓;论我国刑罚制度中的“如实供述”[D];湘潭大学;2014年
5 张乐涛;坦白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刘正;自首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史国荣;自首认定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颜长青;论自首的认定[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娜;自首认定的实践难题及其解决[D];辽宁大学;2012年
10 鄢志刚;我国刑法中坦白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4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08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