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共犯关系脱离的相关问题

发布时间:2017-10-25 05:17

  本文关键词:论共犯关系脱离的相关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共犯关系脱离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共同正犯


【摘要】: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在共同犯罪既遂之前的过程中有的行为人基于后悔、醒悟、恐惧等原因停止了自己的行为并努力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或彻底消除了自己在共犯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从而退出共同犯罪的实行过程的情形。在刑事制裁中对于共同犯罪按照:“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处罚原则,若依然按照共犯的既遂来处理显然阻却了行为人悔罪的机会,换句话来说只要参与了共同犯罪无论你做了什么,如何把悔罪付诸行动,即使基于其积极阻止行为最终没有发生预期结果也将于事无补,在此看来共同犯罪将是犯罪人的独木桥,有去无回,这严重违背了刑事法律的立法目的,所以共犯关系的脱离的理论的提出和适用给予那些迷途知返的犯罪人架起一座回归的桥梁,法律制裁的目的不是惩罚犯罪而是预防犯罪,所以共犯关系的脱离有利于鼓励行为人弃恶从善,更有利于共建和谐社会。本文旨在讨论共犯关系脱离问题,我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件的刑法适用,根据我国当前学术界对共犯关系脱离理论的研究,来探析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的相关情形,以求得法以致用使理论更好地服务实践,完善司法制度,更好的鉴证法律的尊严和司法权威。
【关键词】:共犯关系脱离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共同正犯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一、共犯关系脱离的理论概念及来源9-10
  • (一)共犯脱离理论的概念9
  • (二)共犯关系脱离理论的来源9-10
  • 二、大陆法系共犯关系脱离理论概述10-13
  • (一)日本共犯关系脱离理论概述10-12
  • 1.行为着手之前的脱离10-11
  • 2.行为着手之后的脱离11-12
  • (二)韩国共犯关系脱离理论概述12-13
  • (三)德国刑法对中止未遂的规定13
  • 三、我国共犯关系脱离理论概述13-23
  • (一)我国共犯关系脱离理论背景13-14
  • (二)我国共犯关系脱离之相关学说与私见14-17
  • 1.意思表示说14-15
  • 2.对方接受说15
  • 3.任意性说15-16
  • 4.努力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说16-17
  • (三)理论界对各种共犯关系脱离之认定及个人评析17-23
  • 1.教唆犯的共犯关系脱离17-19
  • 2.实行犯的共犯关系脱离19-20
  • 3.帮助犯的共犯关系脱离20-21
  • 4.组织犯的共犯关系脱离21-23
  • 四、共犯关系脱离的刑事归责问题23-33
  • (一)理论界的不同观点23-26
  • 1.严格责任说23
  • 2.犯罪中止说23-24
  • 3.共犯关系脱离说24-26
  • (二)行为人在着手前共犯关系退出的刑事责任承担问题26-29
  • 1.着手之前共犯的意思联络不真实退出后的刑事责任承担27
  • 2.共同犯罪的积极参与者退出共犯关系的刑事责任承担27-29
  • (三)行为人在犯罪行为着手之后退出共犯关系的的刑事责任承担29-31
  • (四)犯罪既遂后退出其他犯罪及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31-33
  • 1.犯罪既遂后退出其他犯罪行为的刑法评价31-32
  • 2.犯罪既遂后,部分共犯人实施危害行为,,成立结果加重犯的刑法评价32-33
  • 五、共犯关系脱离理论运用于司法实践的意义33-37
  • (一)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理论有一定的借鉴价值34-35
  • (二)有利于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35-36
  • (三)有利于解决共同犯罪中的中止犯刑事责任问题36-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40-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凤羽;论共犯脱离与共犯中止的关系及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何龙军;试论共犯关系脱离[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符浩云;论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大康;论部分共犯中途退出的法律效果[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刘光楚;论共犯关系的脱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92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092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