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研究
本文关键词: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聚众斗殴罪转化犯 适用条件 主体范围 特殊情形
【摘要】:聚众斗殴过程中不免有伤亡,当出现他人重伤、死亡结果时,如何准确对相关人员定罪,一直是司法实践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刑法第292条第2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是抽象的法律规定兼之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导致刑法理论界对其中的很多问题认识不一,司法处理的标准和裁判结果存有较大差异。因此,本文选取聚众斗殴转化定罪中争议较大的转化定罪条件和转化主体范围等问题进行探讨。本文第一章针对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适用条件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学术界的“客观条件说”、“主观条件说”、“主客观共同条件说”三大主流观点,虽然“主客观共同条件说”被多数学者所推崇,但是在聚众斗殴罪的转化犯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可能并未发生转化。所以,笔者认为“客观条件说”的观点更适合描述聚众斗殴罪的转化条件。然后,本文立足于司法实践,提出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构成聚众斗殴罪,客观条件为在聚众斗殴过程中造成了他人重伤、死亡的危害结果,主观罪过为包括致人轻伤、重伤、死亡的不确定故意。本文第二章主要讨论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主体范围,由于刑法没有明确规定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主体,关于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主体范围一直是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争议焦点。本文通过对刑法理论界“全案转化说”、“致害方全部转化说”、“个别转化说”、“部分转化说”的比较,认为“部分转化说”的观点比较合理,即对造成伤亡的直接致害人和首要分子转化定罪。本文还对聚众斗殴罪的五种常见转化形式进行剖析,即本方人员致对方人员死伤、本方人员致本方人员死伤、案外人造成一方成员死伤、致无辜人员死伤、无法查清直接致害人。本文第三章讨论了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三种特殊情形,对于一般参加者致人死伤时,本文认为可以比照积极参加者的相关转化规定来处理;对于未满16周岁的人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伤时,本文坚持不适用转化条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聚众斗殴中致人重伤、死亡的,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时,直接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对于聚众斗殴中死伤结果同时出现时的转化定罪问题,本文认为不论是同一行为人造成他人死伤还是不同行为人造成他人死伤结果,对转化主体都只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一罪。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国恩;;聚众斗殴罪中的若干问题刍议[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2 汪敏;王亚明;;聚众斗殴罪的反思及完善——从实证的视角[J];唯实;2011年05期
3 翁凯一;张李丽;;聚众斗殴罪中“斗殴”与“械”之辨析[J];中国检察官;2011年22期
4 郑翼;;聚众斗殴罪若干适用问题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5期
5 殷斌;赵黎;;聚众斗殴罪的法律分析[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10期
6 黄曙;聚众斗殴罪的认定[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06期
7 ;聚众斗殴罪[J];农民文摘;2012年04期
8 王海江;认定聚众斗殴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童志兴;试论聚众斗殴罪的转化[J];人民司法;2001年11期
10 黄生林 ,糜方强 ,邓楚开;论聚众斗殴罪的若干问题[J];人民检察;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帅;;刍议聚众犯罪之转化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培志;聚众斗殴罪不以双方聚众为必要[N];检察日报;2000年
2 经琳;聚众斗殴罪宽严的掌握[N];江苏经济报;2013年
3 黄生林 邓楚开 糜方强;认定聚众斗殴罪的几个问题[N];检察日报;2001年
4 姚仁泉;临时性合意斗殴也应定聚众斗殴罪[N];检察日报;2004年
5 张 屹;关于聚众斗殴罪的几点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李 莹 许利飞;聚众斗殴罪之“持械”浅议[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黑恶势力与聚众斗殴罪[N];法制日报;2006年
8 裴广川;聚众斗殴罪惩治范围不要过大[N];检察日报;2007年
9 胡岭 鲁开凌 韩宁;如何理解聚众斗殴罪中的“持械”[N];江苏法制报;2008年
10 案例编写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李正文;单方聚众斗殴行为也可认定为聚众斗殴罪[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平志;聚众斗殴罪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2 李菲菲;聚众斗殴罪中“聚众”与“持械”之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阮凯凯;聚众斗殴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谢文龙;聚众斗殴罪立法完善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5 应金鑫;论聚众斗殴罪[D];中南大学;2009年
6 彭真;聚众斗殴罪争议问题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晓松;聚众斗殴罪若干实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曹小萍;聚众斗殴罪有关争议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09年
9 秦爱榕;聚众斗殴罪若干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翟二闯;聚众斗殴罪疑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62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16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