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论的分则思考——以贪污贿赂罪及渎职罪为例
本文关键词: 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共犯与身份 对向犯 不作为共犯 出处:《法学家》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共犯论的纯理论性研究转向分则具体共犯问题的解决,是司法实践的迫切要求。犯罪的实体是违法与责任,可将身份区分为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对于共犯与其身份,应坚持分别定罪说。因为缺乏违法性(包括实质的违法性)或者有责性,不处罚片面对向犯;若大量购买伪造的身份证,则有成立共犯的余地。不阻止他人犯罪的,成立遗弃、渎职等罪的单独正犯与他人犯罪的帮助犯的想象竞合,从一重处罚。持有型犯罪共犯的认定应慎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实践中难以认定为共犯,故而计算来源不明财产的数额时,不应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归责原则;家属参与理财的,有单独成立妨害司法罪的余地。
[Abstract]:From the pure theoretical study of accomplice theory to the resolution of specific accomplice problem, it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of judicial practice. The entity of crime is illegal and responsibi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illegal identity and responsibility identity. For accomplice and their identity, we should insist on separate convictio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illegality (including substantive illegality) or responsibility, we should not punish the face of the crime; If a large number of forged identity cards, there is room for establishing accomplice. Do not prevent others to commit crim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bandonment, dereliction of duty and other crimes of individual principal offenders and others of the crime of helping the imagination compe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ouble punishment,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ccomplice of possession crime should be careful. The crime of huge amount of property of unknown origin is difficult to be identified as an accomplice in practice, so when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unidentified property. The principle of "partial implementation of full responsibility" should not be applied; Family members participate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re is a separat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ope of obstruction of justic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中国式的刑法竞合问题研究”(项目编号:CLS(2014)D039)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4
【正文快照】: 以贪污贿赂罪及渎职罪为例陈洪兵作者陈洪兵,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有关共犯论的学术讨论近年来不可谓不热烈,但现有的论文大多集中于纯理论层面。理论探讨对基础较为薄弱的我国,固然具有“启发民智”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刑法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部门法学,不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合理;;论共同犯罪中的身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王海军;;关于界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实行行为的新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3 韩轶;;不同身份者实施的共同犯罪定性之研析——兼论异种罪名的共同犯罪[J];法商研究;2010年03期
4 钱叶六;;对向犯若干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11年06期
5 孙立红;;论共同犯罪中的不作为参与[J];法学家;2013年01期
6 陈兴良;;身份犯之共犯:以比较法为视角的考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7 林维;;真正身份犯之共犯问题展开——实行行为决定论的贯彻[J];法学家;2013年06期
8 陈洪兵;;反思我国受贿罪的适用困境——以系列部级高官受贿案为例[J];东方法学;2014年04期
9 张明楷;受贿罪的共犯[J];法学研究;2002年01期
10 钱叶六;;双层区分制下正犯与共犯的区分[J];法学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英;姜淑贞;;非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共犯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周铭川;;对向犯基本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王唯;;混合身份共同犯罪问题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王庆刚;;论真正身份犯的间接正犯——兼论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J];研究生法学;2010年01期
5 王莹;李雅柳;;《刑法》对档案保护的新进展——从维护国有档案到保障个人信息[J];档案与建设;2010年10期
6 赵合理;;论共同犯罪中的身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王志远;;多元身份主体共同犯罪之定性难题及前提性批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赖早兴,张杰;介绍贿赂罪取消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9 曹娜;;自然人共同受贿的认定[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10 罗翔;;论法条竞合的兜底作用[J];法律适用;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亚楠;;受贿行为侵害法益之新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王婧然;;受贿罪共犯若干问题的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飞;洗钱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赵金成;洗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杜国强;身份犯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4 阎二鹏;身份犯之共犯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吴飞飞;身份犯论[D];吉林大学;2007年
6 曾文波;洗钱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世伟;论共犯的二重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朱平;刑法实行行为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本勇;论身份犯[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李成;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媛;受贿罪主体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嵇洋;贪污罪主体立法的考量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3 闫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疑难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龙燕;受贿罪诸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罗剑兵;论受贿罪之主体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田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建勇;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东;挪用公款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驰;共同正犯若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吴小莉;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廖北海;;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之适用范围[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3 李洁;;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应成为受贿罪的成立条件[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4 江溯;;关于单一正犯体系的若干辩驳[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5 周红梅;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6 张兆松;职务犯罪中的共犯问题之我见——兼与周红梅同志商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7 林亚刚;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赵合理;;论共同犯罪中的身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王海军;;关于界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实行行为的新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10 刘洪;;两类犯罪参与体系理论比较研究——兼评我国刑法的犯罪参与体系[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贲红建;;浅谈贪污贿赂罪[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2 刘娟;;贪污贿赂罪量刑现状探析[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11期
3 朱佳芳;;谈对贪污贿赂罪的综合治理[J];江苏政协;2000年10期
4 王苹,张力燕;浅析贪污贿赂罪[J];辽宁警专学报;2001年03期
5 鲍绍坤;论贪污贿赂罪、渎职罪的竞合、惩治和防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02期
6 胡藤瀚;贪污贿赂罪主体认定中的若干问题[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师维;贪污贿赂罪的防治探讨[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薛书敏,刘江冰;贪污贿赂罪的立法检讨及其重构[J];人民检察;2003年05期
9 罗殿宏;贪污贿赂罪生成机理中的恶性因素群[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武志坚;《唐律》中贪污贿赂罪浅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赖德亮;贪污贿赂罪存在直接的被害人[N];检察日报;2005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 通讯员 穗检宣;4厅局级干部涉贪污贿赂罪被查[N];南方日报;2014年
3 陈杰人;村官腐败倒逼 立法打破身份[N];法制日报;2011年
4 张贵峰;关键是提高官员财产“能见度”[N];珠海特区报;2008年
5 记者 张燕;刑法修正建言:职务犯罪不宜随意减刑[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6 付天勇;建议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予以立法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采访 本报记者 赵蕾;减少死罪,步子可以再大一些[N];南方周末;2010年
8 江西省定南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汪清;巨额财产为何来源不明[N];今日信息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杜萌;中国三十年内不会取消贪污贿赂罪死刑[N];法制日报;2010年
10 中南大学博士候选人 陈杰人;除了死刑,拿什么遏制腐败?[N];南方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田原;贪污贿赂罪的过去、现在和未来[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孟祥文;唐律中贪污贿赂罪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锐;贪污贿赂罪量刑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4 廖曦;我国贪污贿赂罪死刑废止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5 冯元奕;贪污贿赂罪司法轻刑化现象之探讨[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李勇;我国废减贪污贿赂罪死刑的理性思考[D];四川大学;2006年
7 吴昊;贪污贿赂罪量刑轻缓化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张雪梅;论我国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任薪宇;西部基层职务犯罪案件的防范与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2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48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