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责任刑的情节
本文关键词: 责任刑 量刑情节 基本内容 争论问题 出处:《清华法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刑罚的正当化根据是报应的正当性与预防犯罪目的的合理性,其中的报应是指责任报应,报应刑就是责任刑;根据点的理论,只能在责任刑(点)之下考虑预防犯罪的需要,所以,必须严格区分影响责任刑的情节与影响预防刑的情节。不法程度减少时,即使行为人对减少不法的事实缺乏认识,也能成为减少责任刑的情节;不法程度增加时,只有当行为人对增加不法的事实具有认识或者认识可能性时,才能成为增加责任刑的情节;增加或者减少责任本身的情节,属于影响责任刑的情节。余罪的事实使被起诉之罪的有责的不法或者责任本身增加时,可以成为影响责任刑的情节;余罪的事实表明行为人特殊预防必要性大时,只能作为影响预防刑的情节。疑罪、社会影响与民愤、精神损害、被害人及其家属的严厉处罚要求,都不能成为增加责任刑的情节;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谅解不是减少责任刑的情节,而是使一般预防必要性减少的情节。
[Abstract]:The justification of punishment is based on the justification of retribution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urpose of crime prevention, in which retribution refers to the re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retribution is the punishment of responsibility; According to the point theory, the need of crime prevention can only be considered under the responsibility penalty (poi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ictly distinguish the circumstances that affect the liability penalty and the circumstances that affect the preventive punishment. Even if the perpetrator lack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 of reducing the wrongfulness, it can also become the circumstance of reducing the responsibility penalty; When the illegal degree increases, only when the actor has the understanding or the possibility to increase the illegal fact, can it become the circumstance of increasing the responsibility penalty; Adding or reducing the circumstances of responsibility itself belongs to the circumstances that affect the punishment of responsibility. When the facts of the remaining crimes make it possible for the charged crime to be unlawfully responsible or if the responsibility itself increases, it may become the circumstances affecting the liability penalty; The facts of the remaining crimes show that when the special prevention necessity of the perpetrator is great, it can only be regarded as the circumstances affecting the crime of prevention, the social influence and the public anger, the mental damage, the severe punishment requirement of the victim and his family. Can not be added to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ircumstan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victims and their families is not to reduce the circumstances of liability, but to reduce the necessity of general preven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丽芳;;杀伤害案件中被害人过错对定罪量刑的影响[J];中国检察官;2009年09期
2 张明楷;;责任主义与量刑原理——以点的理论为中心[J];法学研究;2010年05期
3 杜邈;;酌定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张明楷;;简评近年来的刑事司法解释[J];清华法学;2014年01期
5 张明楷;;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J];现代法学;2009年06期
6 海因茨·舍许;樊文;;死刑的被害人学视角[J];刑事法评论;2007年02期
7 叶良芳;应玉倩;;死缓限制减刑的司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第12号指导案例评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8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徐凌波;蔡桂生;;论犯罪构造的逻辑[J];中外法学;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3 俞小海;;犯罪构成问题探讨的理性回归[J];研究生法学;2010年01期
4 吴世相;徐统;;祛魅与返璞:实质违法性的多维向度透视[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熊秋红;;中国量刑改革:理论、规范与经验[J];法学家;2011年05期
6 张兵;;一种新话语的孕育:刑法知识的进阶与转型——也读陈兴良大作《刑法知识论》[J];法学与实践;2010年04期
7 陈珊珊;;量刑中的计量化与政策导向评析——以交通犯罪中最高院《量刑意见》的适用为例[J];法学;2012年02期
8 王瑞君;;刑事被害人谅解不应成为酌定量刑情节[J];法学;2012年07期
9 田刚;;预防刑的实际效用——以司法解释和判例的数据对比分析为视角[J];法学;2013年01期
10 袁国何;;论容许构成要件错误的责任效果[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萍;李明;;浅谈酌定量刑情节[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2 陈亚尔;;“赢在二审”——有害正义:刑事诉讼中的博弈关系难题[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孔凡松;;论“醉酒驾驶”的规范化量刑——基于Z市法院112份危险驾驶罪判决书的分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廖瑜;论犯罪情节[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刘佩;结果加重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骏;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基本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妮;精神损害赔偿的定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塔娜;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联合;量型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王骏;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基本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李海峰;犯罪论体系的司法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慧玲;故意伤害罪认定及量刑中若干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洁;浅议刑法折中解释说和实质解释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林强;无价值评判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莫丹;重婚罪的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彭德军;共犯本质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抒t,
本文编号:1493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49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