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快递公司分拣员窃取邮包行为定性盗窃罪之刑法教义学可行性路径分析——以杨某窃取邮包二审无罪案展开

发布时间:2018-02-10 18:09

  本文关键词: 分拣员 盗窃 职务侵占 普通法准用论 封缄物 出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快递公司员工在分拣作业过程中利用暂时接触、经手邮包的便利条件窃取邮包后私自取出内装财物自用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根据职务侵占罪"侵占单一手段说",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手段只包含侵占,不含盗窃、诈骗等,分拣员利用职务便利窃取邮包,只能成立盗窃罪。根据法条竞合普通法准用论,分拣员的行为同时涉及适用盗窃罪(普通法条)和职务侵占罪(特别法条),如果职务侵占罪规定的法定刑过低或者入罪门槛过高,只要刑法没有作出禁止性规定,即可适用盗窃罪定罪处罚。根据封缄物理论(区分说),分拣员开包取走内装财物的行为已经侵犯了寄件人(委托人)的占有,构成盗窃罪。
[Abstract]:The behavior of courier company employees taking advantage of temporary contact during sorting, handling the convenient conditions of postal packets, stealing postal packets and taking out their own contents for their own us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mbezzlement of a single means" in the crime of duty embezzlement, the behavior means of the crime of duty embezzlement only include embezzlement, not theft, fraud, etc., and the sorter makes use of his position to facilitate the theft of postal packets. Larceny can only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law, the common law is applicable, The conduct of sorting personnel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both the crime of theft (ordinary law) and the crime of duty embezzlement (special law). If the statutory penalty for the crime of duty embezzlement is too low or the threshold for incrimination is too high, as long as the criminal law does not provide for prohibition,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conviction and punishment of larceny.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ealed things, the behavior of sorting personnel to open bags and take out the contents of the contents has violated the possession of the sender (the principal) and constitutes the crime of theft.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项目资助 2015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刑事检察领域正当防卫疑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GJ2015D19)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兴良;;法条竞合的学术演进——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车浩;;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的关系[J];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3 王强;;法条竞合特别关系及其处理[J];法学研究;2012年01期

4 张明楷;;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的关系[J];人民检察;2009年03期

5 陈洪兵;;不必严格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大竞合论之提倡[J];清华法学;2012年01期

6 周光权;;法条竞合的特别关系研究——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J];中国法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贾健;;法益还是规范:见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国刑法典323条c为基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邱威,杨书立;论片面共同正犯[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6 胡乙;;完善我国赌博罪立法构想[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张超;;先天理性的法概念抑或刑法功能主义——雅各布斯“规范论”初探兼与林立先生商榷[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黑静洁;;反思客观归责[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廖瑜;;情节的定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陈兴良;;刑法各论的理论建构[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路;;论《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职权的规定——基于立法学和检察学的双重视角[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陈灵;;刑法中概念不确定性的原因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4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莫洪宪;刘夏;;刑讯逼供罪转化犯问题研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6 舒洪水;;论商业受贿罪的若干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贺贤文;王三忠;;单位立功问题研究——以企业犯罪治理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8 张天虹;;合同诈骗罪之独立价值和“非法占有目的”的初步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颜三忠;谢祝红;;论死刑司法限制的理念与方法[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10 陈远平;关超;;“醉驾”入刑之罪刑均衡研究——以“醉驾”入刑司法解释之条文设计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红昌;论财产罪中的占有[D];武汉大学;2011年

9 蔡军;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周雪梅;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t樥,

本文编号:1501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501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