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罪立法新动向之思考——兼议行贿罪废除论
本文关键词: 行贿犯罪 立法因果论 司法效果论 污点证人豁免 出处:《中州学刊》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5年8月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对行贿犯罪的处罚力度,我国对行贿犯罪"立法从严""司法从宽"的悖论更加凸显。从立法因果论出发应当严惩行贿犯罪,从司法效果论出发则应宽宥行贿犯罪,解决这一悖论,不应作"非宽即严"的简单取舍,而应"宽严相济",既坚持严惩行贿犯罪的立场,又采取措施走出受贿犯罪难以查处的困境。要从刑事实体法上调整行贿罪的刑罚结构,严密行贿罪法网,同时在刑事程序法中构建腐败犯罪"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对于反腐败而言,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才是治本之策。
[Abstract]:In August 2015,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9) increased the punishment of bribery crime, and the paradox of strict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leniency of bribery crime in China was even more promin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islative causality, the crime of bribery should be severely punished. Proceeding from the theory of judicial effect, the crime of bribery should be condoned, and this paradox should be solved. Instead of making a simple choice between leniency and strictness, one should "combine leniency and severe punishment" and insist on the position of severely punishing the crime of bribery.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criminal structure of the crime of bribery from the substantive law of criminal law, and strictly punish the crime of bribery.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 system of "tainted witness immun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the case of anti-corruption,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of power is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网络时代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公信力问题实证研究”(14SFB30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与刑罚裁量互动实证研究——以死刑案件量刑为中心”(13YJC820051)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舆论对刑事裁判影响的实证研究”(12FXC013)
【分类号】:D924.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新;梁松;;建立我国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实证分析——以贿赂案件为例[J];证据科学;2008年06期
2 汪海燕;;建构我国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3 董桂文;;行贿罪量刑规制的实证分析[J];法学;2013年01期
4 吴振宇;;行政处罚与刑罚交错适用之困境与出路——从“永帮公司诉枣庄国税局税务行政处罚案”展开[J];当代法学;2013年05期
5 彭新林;;中国特色腐败犯罪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构建要论[J];法治研究;2014年11期
6 卢建平;;犯罪门槛下降及其对刑法体系的挑战[J];法学评论;2014年06期
7 姜涛;;废除行贿罪之思考[J];法商研究;2015年03期
8 张智辉;;受贿罪立法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09年05期
9 谢望原;张宝;;从立法和司法层面加大对行贿罪的惩治力度[J];人民检察;2012年12期
10 卢勤忠;;行贿能否与受贿同罚[J];人民检察;2008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作全;王立明;;论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2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3 彭凤莲;胡文静;;论受贿罪的立案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兄来;;改造现行自首立功制度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冯凡英;关于量刑情节的几个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竹怀军;利子平;;“不知法不免责”原则价值的嬗变与选择——违法性错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比较考察及借鉴[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7 行江;王杨;;破产欺诈犯罪立法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杨;;期待可能性理论与我国刑法刑事责任的减免[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赵文经;洗钱犯罪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邓勇胜;;中外水污染刑事立法比较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焦艳鹏;戚道孟;;论核心生态法益及其刑事保护[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2 金泽刚;;腐败、洗钱与反洗钱的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皮勇;;论网络自杀协议犯罪场与控制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黄华生;;刑罚轻缓化的思想源流[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5 卢建平;;中国精神疾病患者强制医疗问题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6 张萍;李明;;浅谈酌定量刑情节[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7 张云霄;王进;;重拳出击:依法惩治行贿犯罪的若干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C];2014年
8 彭新林;;论腐败犯罪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A];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C];2014年
9 杨丽娟;张瑞;;我国污染环境罪的主观责任形态探析[A];2014 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问题研究——2015 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晓霏;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苏宏峰;犯罪未遂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凌凤;酌定量刑情节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倩倩;浅谈犯罪集团首要分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史兰芳;被胁迫行为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于蕾;假币犯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崔吉强;论不作为帮助犯[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陈亭亭;论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杨风娥;我国刑法增设水污染罪立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国均,刘蕾;贿赂犯罪案件污点证人权利之保护——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2 马明亮;;刑事审判前的合作模式——以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为讨论范例[J];当代法学;2006年03期
3 陈兴良;限权与分权: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谭智华;眭欧丽;;行贿犯罪中“不正当利益”的形态问题研究 兼论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修正[J];法律适用;2011年12期
5 汪海燕;;建构我国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6 姜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价值边界[J];法商研究;2007年01期
7 申小红;;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研究[J];法学杂志;2006年03期
8 李希慧;董文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修改研究[J];法学杂志;2011年09期
9 孙笑侠;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J];法学;1998年08期
10 卢建平;论法治国家与刑事法治[J];法学;1998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亮;[N];法制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子伦;台湾地区刑事犯与行政犯分界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匡科;反腐败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任学强;腐败犯罪特殊诉讼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健;我国行贿罪的立法缺陷及其补足[D];吉林大学;2006年
2 郭枫;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曹子刚;行贿罪定罪与处罚若干问题之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君俊;论行贿罪的两个问题[J];人民检察;2002年05期
2 徐岱;行贿罪之立法评判[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2期
3 吴占英;行贿罪防范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06期
4 周连勇;;女友的行为构成行贿罪吗?[J];法治时代;2003年03期
5 邱玉梅;论行贿罪的未遂[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袁力;浅论行贿罪的立法完善[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廖天虎;;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与行贿罪的协调与完善[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刘振东;;行贿罪客观方面研究——由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5期
9 贾再亮;李莉;;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J];中国检察官;2008年07期
10 李健;马志永;;行贿罪构成要件的认定[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荣义;洪发胜;;中国跨国公司海外行贿罪的现实思考——以《刑法修正案(八)》第29条的实施为背景[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郴;对行贿罪追究不力的原因及对策[N];人民法院报;2000年
2 范媛丽;关于“李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行贿罪”案件解析[N];中国黄金报;2009年
3 记者 郑赫南;增设“对有影响力者行贿罪”[N];检察日报;2013年
4 刘生荣 胡云腾;行贿罪的法律分析[N];检察日报;2001年
5 李合;“代买”商品房 公司经理构成行贿罪[N];天津政法报;2005年
6 张勇博 贵阳市云岩区人民检察院;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罪几个问题的认识[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7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 刘敬新;行贿罪与非罪之辨[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8 戴家永;行贿罪定罪量刑之思考[N];检察日报;2002年
9 ;送厚礼可能构成行贿罪[N];中国煤炭报;2001年
10 王萧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行贿罪构成要件中“谋取竞争优势”的理解[N];人民法院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鹏峰;行贿罪刑法规制问题及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刘小维;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3 于化萍;行贿罪若干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4 丁瑞;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刘红义;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陈旭云;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帅美旭;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任鸿亮;行贿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彭友元;行贿罪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戴建中;论行贿罪的认定及立法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5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545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