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以不作为参与他人的法益侵害行为的性质——兼及不作为的正犯与帮助犯的区分

发布时间:2018-03-11 06:34

  本文选题:不作为 切入点:参与 出处:《法学家》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行为人以不作为参与他人的法益侵害行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若能成立共同犯罪,是成立不作为的共同正犯还是不作为的帮助犯,均存在争议。相对而言,重要作用理论和因果过程支配理论具有妥当性。关于行为人以不作为参与他人的作为犯的性质,主要涉及在什么范围内承认犯罪阻止义务,以及在负有犯罪阻止义务者能够履行义务而不履行时,是成立共同正犯、同时正犯还是帮助犯。应当认为,在不作为者与作为者存在共谋的场合,可以成立共同正犯;不存在共谋的,如果否认义务犯理论,应当根据是否存在事实支配关系或者行为人对法益侵害结果的发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成立不作为的共同正犯和帮助犯。在行为人以不作为参与他人的不作为犯的场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成立不作为的共同正犯或者同时正犯。
[Abstract]:It is controversial whether the perpetrator participates in the legal interest infringement of others by omission, if he can establish a joint crime, if he can establish a joint crime, whether he is the accomplic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omission or the accomplice of omission. The theory of important role and the theory of causal process domination are appropriate. Regarding the nature of the perpetrator's participation in the act of others by omission, it mainly involves the recognition of the obligation of prevention of the crime to what extent, And if the person who has the obligation to prevent the crime is able to perform the obligation but fails to perform the oblig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joint principal offender,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incipal offender or the assisting offender.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that the joint principal offender can be established in the situation where the omission person and the actor conspire; If there is no conspiracy, if the theory of obligation offense is denied, it shall be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a factual relationship or the extent of the force the actor exerts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result of the legal interest infringement, In the case where the perpetrator participates in the omission of another person, the co-principal offender or the co-principal offender of the omission is respectively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刑法解释方法研究”[CLS(2015)D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辉;;论不作为的行为性[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2 赵志刚;;犯罪不作为的行为性浅析[J];知识经济;2011年01期

3 雷电,彭徐,何建强;犯罪不作为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晓玲;;论不作为的行为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郑艺娟;;刑法视野中的不作为探析[J];才智;2011年36期

6 刘瑞瑞,张大志;论不作为共同正犯[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7 李萍;论不纯正的不作为及其先前行为[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曾文科;;论不作为的参与——以“管辖”为轴展开[J];研究生法学;2011年06期

9 赵希;;“举动诈骗”概念质疑——兼论刑法中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J];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01期

10 洪求华;;论不作为正犯与共犯之区分[J];刑法论丛;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先美;关于不作为的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曹江;不作为共同正犯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静静;论不作为的共犯[D];郑州大学;2012年

4 卢冬生;论不作为共同犯罪[D];郑州大学;2007年

5 余玄;论共同犯罪中的不作为参与及认定[D];厦门大学;2014年

6 王丽超;犯罪不作为的行为性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7 向涛;不作为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刘紫娟;试论不作为共同犯罪的理论基础及成立要件[D];南昌大学;2013年

9 李姣燕;不作为诈骗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曾琳;不作为共同正犯探论[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96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596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6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