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质故意论破解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分难题:以环境犯罪为例
本文选题:事实错误 切入点:法律错误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外通常不在刑法典中对犯罪故意下定义,而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采一种实质的故意概念。无论采平面式还是阶层式的犯罪构成体系,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区分的实质均在于能否肯定故意犯罪的成立。就猎捕、杀害珍贵和濒危野生动物而言,可根据行为人的职业、知能水平、行为的地点、时间、次数等因素,判断是否可能认识到所捕杀对象的野生性、稀少性、要保护性等特征,即有无实质的违法性意识,是否达到了值得以故意犯罪予以非难的程度。
[Abstract]:Foreign countries usually do not define the crime intentionally in the Criminal Code, while Article 14, paragraph 1, of the Criminal Law of our country stipulates that "knowing that one's actions will result in a result harmful to society, and hoping or allowing such an outcome to occur, thus constituting a crime," It is intentional crime ", adopt a kind of essential intention concept. Whether adopt plane type or hierarchical type crime constitution system, the essence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fact mistake and law mistake is whether or not to confirm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ntional crime. In the case of killing precious and endangered wildlife, it is possible to judge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ldlife, scarcity and protection of the target, based on factors such as the occupation of the perpetrator, the level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e location of the act, the time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etc., That is,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a substantial awareness of illegality, whether it is worthy of intentional crime to blame the degre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环境刑法适用与体系构建研究”(16FXB004)阶段成果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华,王占启;海峡两岸环境犯罪之比较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喻永红;论环境犯罪中的严格责任在我国的适用[J];鄂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刘红,孙添坚;海峡两岸环境犯罪之比较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杨彩霞,万劲波;俄中刑法典有关生态环境犯罪的立法比较[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王蓉;现代环境犯罪及立法的现代化[J];江汉论坛;2002年02期
6 赵瑛,滕文浩;论西部开发中环境犯罪的刑法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3期
7 徐骏;环境犯罪中的严格责任辨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李振聪;浅论我国环境犯罪规定的现状及完善[J];森林公安;2005年04期
9 胡建华;论西部经济开发中环境犯罪的刑法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10 刘中华;;环境犯罪若干问题思考[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士梅;;环境犯罪中严格责任的适用[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焦艳鹏;;环境犯罪概念的再定义——兼论环境犯罪法律关系的构建基点[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卫平;;欧盟国家环境犯罪与行政法之相关性理论探析——兼评德国刑法典中关于环境犯罪之规定[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4 何立国;;对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余俊;;西部开发中危害环境罪的适用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6 田肇树;;强化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田肇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刑法应对[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8 陈建旭;;环境犯罪的归责理论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熊姝丹;;浅析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何卫东;;日本化学污染物的刑事限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和静钧;惩治环境犯罪法律须有“铁牙”[N];深圳特区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周迎久;河北打击环境犯罪体现从严[N];中国环境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通讯员 董哲;危害生态环境犯罪隐蔽性欺骗性增强[N];法制日报;2014年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0级本科生 金瑛;试论环境犯罪的构成[N];今日信息报;2003年
5 南通市检察院 黄凯东邋如皋市检察院 陈宏;环境犯罪若干问题研究[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刘力敏;河北明确环境犯罪案件移送标准[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郄建荣;打击环境犯罪 司法为何使不上劲[N];法制日报;2008年
8 泰兴市检察院 赵盼;浅析环境犯罪中的严格责任[N];江苏法制报;2012年
9 李荣想 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法院院长 梁日东;审理环境犯罪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N];广西法治日报;2012年
10 本报评论员;打击环境犯罪的强大武器[N];中国环境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俊山;风险社会语境下的环境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周兆进;我国环境犯罪适用严格责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峨春;环境犯罪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刘金刚;环境的刑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侯艳芳;环境犯罪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峰;环境犯罪严格责任适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肖海亮;论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蔡新春;完善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张瑞祥;环境犯罪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冯秋丽;环境犯罪的危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程武;单位环境犯罪的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东强;环境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王磊;论我国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张大孟;环境犯罪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李静;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完善[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00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0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