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释中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之证否
本文选题:存疑有利于被告 切入点:刑法解释 出处:《政治与法律》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德国联邦普通法院通过判例确认,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之原则仅适用于事实之疑问,而不适用于法律之存疑。刑法解释中有利于被告人解释这一原则,实际上就是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的简称。罪疑唯轻原则系以作为刑事实体法适用前提的事实不清为基础,与刑事诉讼之证明不可分离,而所谓的法律存疑,本质上是指法律语词的多义性,而与自然事实向法律事实之飞跃无关。罪刑法定原则和责任主义原则均要求刑法解释应当在语词的可能含义范围内进行,而不必受限于核心语义范围内。有利于被告之类推,以违背"计划的立法漏洞"为适用前提,且以法律未予规定情形与法定情形的相似性为实质理由;有利于被告之溯及既往,则以一般预防必要性之消解为依据。故无法从罪刑法定原则与责任主义原则中导出刑法解释应遵从有利于被告原则的结论。
[Abstract]:The German federal court rulings by the ordinary confirmed doubts in favor of the defendant's principle applies only to the fact that the question, but not applicable to legal doubt. Th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in favor of the defendant to explain this principle is actually a doubt in principle in favor of the defendant. The abbreviation of REO system as applicable the premise of substantive criminal law unclear facts as the basis, not with the criminal proof of separation, the so-called law of doubt, is the essence of legal polysemy words, and unrelated to the legal facts of the natural facts leap.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and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requir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should be in the range of possible meaning in a word, without being limited by the core semantic range. For the defendant, to push against the "loopholes" pla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mise, and the law has not been specified and the legal situation Similarity is a substantial reason; it is conducive to the defendant's retroactive effect, which is based on the elimination of the necessity of general prevention. Therefore, it can not be deduced from the principle of lega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responsibility. The conclusion of criminal law should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defendan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莉;刑法解释的主体[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2 王季秋;论刑法解释的规则[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3 蔡军;论我国刑法解释的目标和原则[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徐岱;刑法关怀与刑法解释[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5 齐文远,周详;论刑法解释的基本原则[J];中国法学;2004年02期
6 院晓苗;刑法解释的限度[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李佳欣;;刑法解释的正义性追问[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8 龚培华;;刑法解释理论的基本问题[J];法学;2007年12期
9 彭辅顺;;有权刑法解释与人权保障[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政勋;;刑法解释问题研究现状述评[J];法商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霞;;法官刑法解释的公众认同[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王建林;伍玉联;;从条件到验证:“同类规则”在刑法解释中的理解与适用——一个基于类型理论的思考[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时延安;开拓刑法解释理论研究的新境域[N];法制日报;2003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李希慧 邱帅萍;整体评价刑法解释研究的进展与不足[N];检察日报;2010年
3 沈海平;规范刑法解释乃刑法正确适用首要问题[N];检察日报;2003年
4 最高人民法院 方文军;刑法解释与能动司法刍议[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武汉大学法学院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中共中央办公厅 袁希利 胡嘉金 王昭振;风险社会中的刑法解释[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李国如 张兴如;应加强刑法解释研究[N];检察日报;2002年
7 胡月军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所;罪刑法定的解释原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 曲新久;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刑法解释[N];法制日报;2013年
9 胡月军;在海妖与涡流之间的刑法解释[N];法制日报;2012年
10 中山大学法学院 杨方泉;刑法解释:严格解释与类推不矛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希慧;刑法解释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
2 顾乐;刑法解释的存在依据与实现方式[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杨艳霞;正当性刑法解释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李佳欣;中国刑法解释功能论[D];吉林大学;2015年
5 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实现[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璐;论刑法解释方法及其适用[D];山东大学;2008年
2 许浩;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吕文静;论刑法解释的主体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李连春;论刑法解释的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建忠;刑法解释三论[D];山东大学;2005年
6 栗洪涛;浅论刑法解释的几个问题[D];武汉大学;2004年
7 王启全;刑法解释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季秋;论刑法解释的若干问题[D];武汉大学;2004年
9 张磊;实质刑法解释论的提倡[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高佳庚;论我国刑法解释之完善[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11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1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