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收受礼金行为的法律定性

发布时间:2018-03-15 00:35

  本文选题:收受礼金 切入点:受贿罪 出处:《河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国是人情社会,收礼和送礼行为一直都是传统的人际交往手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受礼金的行为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人情往来,而是开始成为受贿行为的幌子,显现出明显的受贿犯罪的特征。而我国现有《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由此可以看出受贿罪的成立不仅要求行为人收受他人财物,还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目前《刑法》三百八十五条是我国治理受贿犯罪的直接法律依据,但这样的法律显然不能对腐败的收受礼金行为形成有力打击,不足以遏制当前社会上各种以礼代贿的腐败现象。因此虽然司法实践中大量的案例说明收受礼金行为入刑确有必要性,但由于现有刑事法律对收受礼金行为规定不足,如何规范收受礼金行为成为理论和实务界的难题。一方面单纯的收受礼金缺乏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不符合当前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另一方面,有学者提出将收受礼金行为单独入刑,增设收受礼金罪,但也因立法和司法上的困难,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收受礼金行为入刑对《刑法》的完善和反腐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收受礼金行为的背景出发,结合现实中真实案例和数据来阐明收受礼金行为入刑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受贿罪构成要件和相关学说的分析,提出收受礼金行为从侵犯法益的角度应属于受贿犯罪,收受礼金行为是受贿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结合国内外立法先例和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收受礼金行为不应单独入刑,取消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才是收受礼金行为入刑方式的应然之举。在文章的体系结构上,除引言和结论外,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收受礼金行为的概述。结合收受礼金行为的背景和司法案例,旨在说明收受礼金行为虽然是人情往来文化的一部分,但在当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收受礼金的行为不但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内涵,还成为腐败犯罪新的手段,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足以对这一现象形成有效的遏制。因此收受礼金行为入刑有充分的必要性,不仅是让腐败分子得到应有惩罚,也是对现有法律空白的弥补,对反腐工作和法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部分为国内外关于收受礼金行为立法现状的讨论。通过对国外部分国家关于收受礼金行为的立法与我国的立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现有的与收受礼金相关的法律法规都还处于比较低的立法层次,而从其它国家的经验来看只有提高违法成本,加强刑事责任,制定更为详细严明的法律,才能对收受礼金行为形成有效的规制。第三部分为收受礼金行为入刑方式的讨论,在肯定收受礼金行为单独入刑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看到其存在的例如罪名的设计,司法的认定等弊端。综合分析后认为收受礼金行为不应单独入刑,与其设立收受礼金罪的大费周章,更应积极修补现有的法律漏洞。第四部分为收受礼金行为的定性和立法的完善建议。从受贿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出发,分析受贿行为和收受礼金行为之间的异同,得出二者在行为主体和主观认识层面都是一致的,从侵犯的法益角度来看,收受礼金行为应属于受贿犯罪。并结合司法实践对收受礼金行为入刑提出法条设计上的完善建议,提出取消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这不仅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法益,也符合国际反腐败立法的趋势。同时,在取消该要件后还应注意收受礼金行为的司法认定问题,要正确的将其与正常的人情往来进行区分,以防止受贿罪范围过度扩大等问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玉娟,张雅光;受贿犯罪特征简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莫燕珍;梁妙玲;;“精英”人士受贿犯罪三维透视报告[J];政府法制;2009年14期

3 张长凯;;受贿犯罪的特点、心理动因及预防对策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7期

4 朱华;;受贿犯罪中的权力表现[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4期

5 杜金拽;;当前贪污、受贿犯罪的成因、特点、规律及其对策[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6 王明;;打击受贿犯罪之我见[J];法律学习与研究;1990年01期

7 尹树武;当前受贿犯罪的特点与表现形式[J];山东法学;1992年03期

8 郭坪新;刘孟芬;;受贿犯罪的心理特征及其形成规律[J];政法学刊;1993年04期

9 张健;隶属关系中的受贿犯罪[J];政治与法律;1995年06期

10 黄士球;陷入泥潭的“一念之差”——受贿犯罪警世录[J];党风与廉政;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祖洋;;涉企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实证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新桥 本报见习记者 刘志月;查办利用影响力受贿犯罪三难待解[N];法制日报;2012年

2 任文松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防治受贿犯罪根本在打造“制度铁笼”[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3 刘敬新;别让“借用”掩盖了受贿犯罪[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4 徐剑;斡旋受贿犯罪中关于不同单位工作联系的理解[N];江苏法制报;2014年

5 卢吉海 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医疗行业受贿犯罪的特点及预防[N];广西法治日报;2014年

6 向泽选;受贿犯罪研究的创新之作[N];法制日报;2003年

7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铁晓迪邋汤维骏;新类型受贿犯罪的预防对策[N];检察日报;2007年

8 张田辉;如何有效遏制受贿犯罪[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通讯员 试剑;陈荣根涉嫌受贿犯罪被依法执行逮捕[N];嘉兴日报;2011年

10 记者 王新友;高检院要求同步查处行受贿犯罪[N];检察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新型受贿犯罪预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来静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受贿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3 刘婉予;中美受贿犯罪立法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王昊;共同受贿的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5 冯维达;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争议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关真真;斡旋受贿疑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熊森;张永斌受贿案之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8 彭帝淦;商业受贿犯罪司法疑难问题的认定[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陈霄;借贷型受贿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10 谢颖翔;我国新型受贿罪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13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13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3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