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因素下客观归责理论之借鉴
本文选题:介入因素 切入点:因果关系 出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介入因素的存在使因果关系和归责的确定变得异常复杂,各因果关系理论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均存在一定不足。因果关系的判断应区分归因和归责两个层次,介入因素是归责阶段判断的内容。客观归责所提出的风险创设、规范的保护目的等理论使对归责的断决上升到规范评价的范畴,更符合责任认定的根本精神。其所设立的具体规则,为动态、体系化的解决存在介入因素情况下的归责问题创造了新路径,应予借鉴。
[Abstract]:The existence of intervention factors makes the determination of causality and imputation become extremely complicated, and each causality theory has some shortcomings in solving this problem. The judgment of causality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attribution and imputation. The intervention factor is the content of the judgment in the imputation stage. The theory of risk creation and normative purpose of protection raised by objective imputation makes the decision of imputation rise to the category of normative evaluation. It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fundamental spirit of responsibility recognition. The specific rules established by it create a new path for dynamic and systematic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imput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erventional factors, which sh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D9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于改之;吴玉萍;;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理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陈兴良;;刑法因果关系:从哲学回归刑法学——一个学说史的考察[J];法学;2009年07期
3 潘英旋;;浅议客观归责理论[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年03期
4 李晓龙;;刑事归责的概念与构造[J];江汉论坛;2014年04期
5 童德华;刑法理论中的客观归属论[J];现代法学;2002年06期
6 张亚军;;客观归责的体系性定位[J];刑事法评论;2010年01期
7 储槐植,汪永乐;刑法因果关系研究[J];中国法学;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彦辉;张莉;;刑事责任归责解构[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2 幸颜静;;不当得利制度疑点探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6期
3 姜敏;;客观归责的理论实质论析——以因果关系为切入点[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吕刚伟;谢芳胤;;刑法因果关系之性质及认定[J];研究生法学;2004年01期
5 陈召净;;论客观归责原则[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1期
6 童德华;;评山中敬一的客观归属论[J];当代法学;2009年05期
7 马国强;刑法因果关系的客观归责解说[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吴盛桥;;论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J];法律适用;2006年12期
9 高铭暄;赵秉志;许成磊;;2001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2002年01期
10 刘茜;;比较法视野下刑法因果关系之探析——兼论客观归责理论之提倡[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南;郭文;;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探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健;渎职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刘佩;结果加重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万志鹏;没收财产刑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娟;论教唆犯的性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崇青;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高星;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7 王彦强(王强);犯罪成立罪量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熊瑛;量刑视野下的立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朱兴;刑事归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肖洁;受贿犯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单莹;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振光;刑法疫学因果关系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孙礼花;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庄忠举;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罗冉;论自杀参与行为[D];西北大学;2011年
8 吕振华;论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9 陆凌;刑法因果关系认定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秦思茗;客观归责理论借鉴之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俊雄;;从刑法因果关系学说到新客观归责理论之巡历[J];法学家;1997年03期
2 梅o,
本文编号:1622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2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