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造谣行为刑法规制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网络造谣 切入点:公共场所 出处:《法学论坛》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网络造谣行为以寻衅滋事罪论处,是采取刑法手段对网络造谣行为进行规制的合理选择。但从目前公布的案件来看,该《解释》在适用中存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边界不明、对"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理解不一等问题。为了解决司法适用中的困惑,有必要采取限制解释的态度解读《解释》中的相关争议问题。具体来说,信息网络具有公共场所性质,但也需要区分私域和公域,属于公共场所的网络空间必须具有公开性、公共性和功用性;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应解释为造成现实社会中公共场所的严重混乱。
[Abstract]: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Suprem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ertain issues applicable to criminal cases such as libel through the use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the act of network rumour making is treated as a crime of provoking and causing trouble," It is a reasonable choice to use criminal law to regulate the network disinformation. However, from the case published at present, there is an unclear boundary between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and criminal punish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fusion in judicial appl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 restrictive attitude to interpret the relevant disputes in interpretation. Specifically,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has the nature of public places. However,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areas. The network space belonging to public places must be open, public and functional, and those that cause serious chaos in public order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causing serious chaos in public places in real societ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万怀;卢恒飞;;刑法应当理性应对网络谣言——对网络造谣司法解释的实证评估[J];法学;2013年11期
2 于志刚;;“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J];法学;2013年10期
3 李晓明;;刑法:“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博弈与抉择——从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说开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4 于志刚;郭旨龙;;“双层社会”与“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标准[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唐超;;网络谣言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研究[J];情报探索;2014年05期
6 王志祥;柯明;;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规定的争议问题评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7 林涛;李晓;吴小军;;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犯罪的区分认定[J];人民司法;2014年18期
8 胡明辉;;大学网络舆情生态及其伦理学反思[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9 赵惜群;黄蓉;;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 曲新久;[N];法制日报;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yN含;董燃燃;;简评两高关于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J];才智;2013年11期
2 黎慈;;牟利性网络谣言的危害及其法律治理研究[J];桂海论丛;2014年01期
3 魏东;吴尚峗;;论滥用媒体自由行为的刑法规制——立足于新媒体时代的解读与反思[J];法治研究;2014年04期
4 赵远;;“秦火火”网络造谣案的法理问题研析[J];法学;2014年07期
5 刚婉;;论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及应对——以《网络诽谤解释》为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3期
6 陆宇峰;;以社会治理创新迎接法制改革转型[J];法学;2014年09期
7 王涛;;网络公共言论的法治内涵与合理规制[J];法学;2014年09期
8 戴津伟;;网络谣言入罪的认定及其社会危害性[J];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9 王强军;;论刑事裁判中的结果导向及其控制[J];法学;2014年12期
10 郭旨龙;;论信息时代犯罪主观罪过的认定——兼论网络共犯的“通谋”与“明知”[J];西部法学评论;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旨龙;;微博犯罪与刑法应对[A];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4年)[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璐;网络谣言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2 王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存;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2 陈维;关于“转发五百次”入罪标准的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3 张智尧;网络空间中诽谤罪与寻衅滋事罪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蔡宇彬;网络型寻衅滋事罪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李晓佳;网络造谣行为的司法认定[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赵霞;网络诽谤定罪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7 李湘雯;网络谣言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唐坤;网络谣言犯罪及其司法认定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9 向夏厅;刑法解释限度新论[D];湘潭大学;2014年
10 高艳霞;论网络谣言犯罪的规制[D];湖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守芬,孙晓芳;论网络犯罪[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王国华;方付建;陈强;;网络谣言传导:过程、动因与根源——以地震谣言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陶国根;魏星河;;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10期
4 汪慧;杨新敏;;社交媒介与谣言传播的新变[J];东南传播;2011年06期
5 李晓明;;论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对公民隐私权的影响[J];法学杂志;2010年11期
6 陈立华;计算机犯罪及立法探讨[J];法学;1990年01期
7 陈冉;;论恢复性正义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功效——兼议传统刑罚理念的有限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吴贵森;;刑法上“公共”概念之辨析[J];法学评论;2013年01期
9 胡明辉;蒋红艳;;微博兴起视野下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工作[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10 张向东;;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若干问题探析[J];法律适用;201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升元,董月仙;公民维护公共秩序初探[J];当代法学;2003年09期
2 郭济;;推进公共服务[J];中国信息界;2003年15期
3 陈柯蓓;;论公共秩序与强行法[J];福建法学;2003年02期
4 李月圆;;论“公共秩序”[J];当代经理人;2006年03期
5 ;让素质成为习惯[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01期
6 霍政欣;;公共秩序在美国的适用——兼论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法学评论;2007年01期
7 满洪杰;;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与公共政策——对一起药用包装材料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法律评析[J];中国包装工业;2007年04期
8 王春福;;公共政策的回应机制与公共秩序[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公共秩序需要自觉的敬畏心[J];人大建设;2009年08期
10 何俊武;;政治正义:公共秩序的价值之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肖永平;朱磊;;从克霍姆巴赫案看欧共体法院对公共秩序规则的解释[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建荣;;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窦炎国;;论公共秩序[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曾国平;龚桢;;“三公”:新时期政府行政的重点[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7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李金和;;梁启超的社会公德观[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覃荣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第几》教学设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峰;组织角色和公共议题:公共秩序内外的多样王功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和谐社会亟需公共秩序意识[N];北京日报;2005年
3 实习记者 赵玉峰;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N];临汾日报;2007年
4 一鸣;和谐社会亟需公共秩序意识[N];扬州日报;2006年
5 钟兰花;努力细化深化 务求实效长效[N];绍兴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杜星亮 高宏亮;我市公共环境、公共秩序方面丢分最多[N];太原日报;2010年
7 李义山;网上恶搞,莫把秩序搞乱[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王龙;《反垄断法》将使公共秩序面临挑战[N];经理日报;2007年
9 张亦嵘邋安妤;乘客被盗,公交司机应否停车闭门等警察?[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10 李辉 刘静;河口区“四项整治” 让公共秩序有条不紊[N];东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兴智;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乡村公共秩序的重构[D];浙江大学;2008年
2 宣增益;国家间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吴寿东;罗马法的国际私法观照[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曾辉;基于公平、公益之中小学公共秩序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烨晗;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的尝试性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李正友;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公共秩序审查[D];苏州大学;2010年
4 谢丽娜;网络空间软件规制的公法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李超;“引爆型”公共事件何以可能[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6 荣伟华;“直接适用的法”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1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5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