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诈骗罪中的“处分意识”
本文选题:诈骗罪 切入点:处分意识 出处:《东方法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指责处分意识不要说无法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并不妥当。处分意识的必要性在于占有意思的必要性。处分意识是指处分人意识到将自己占有的财物或享有的财产性利益转移给对方占有或享有。首先,处分人需意识到自己占有财物或享有财产性利益。这种占有意思必须是具体的占有意思。其次,处分人在认识自己"转移占有"时,只需意识到财物的占有状态的改变。就有体物而言,不需要对财物的价值、数量及种类有认识;这些内容属于"错误认识"的认识内容,但不是"处分意识"的认识内容。就财产性利益而言,通过意思表示放弃债权的当场实现可能性,就表明有处分意识。"偷换二维码"案件中,如果顾客对收款账户(二维码账户)不负有审查义务,则商家是被害人,行为人构成盗窃罪,盗窃对象不是商家的财物,而是商家的财产性利益,也即商家针对顾客的债权。
[Abstract]:Don't say that consciousness cannot distinguish between punishment accused of theft and fraud, is not appropriate. The necessity of punishment that is necessity possession. Disciplinary consciousness refers to the disposition to be aware of his possession of the property or property interests have transferred to other possession or enjoy. First of all, people need to be aware of their own disposition of possession of property or enjoy the property interests. The possession must be specific possession. Secondl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disposition "transfer of possession", just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possession of the property changes. There are objects, without the need for property value, the number and type of knowledge; these contents belong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but the understanding mistake" not "punishment consciousness". Property interests, by means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alizing the creditor's right on the spot, shows the disposition of consciousness. "Steal for two-dimensional code case If a customer has no obligation to check accounts receivable (two-dimensional code account), the merchant is the victim, the actor constitutes theft, and the object of theft is not the property of the merchant, but the property interests of the merchant, that is, the merchant's claim for the custome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卫军;;论抢劫罪中的财产性利益[J];政治与法律;2011年07期
2 黄荣康;;浅析贿赂的内容[J];法律学习与研究;1990年01期
3 张绍谦;郑列;;“财产性利益”型贿赂相关问题探讨[J];法学;2009年03期
4 张昱泉;;浅谈贿赂的内容[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张红昌;;抢劫罪中的财产性利益探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7期
6 陈烨;李森;;论刑法中的财产性利益[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11期
7 谢怡;;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抢劫的对象[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8 窦俊杰;;非财产性利益贿赂的几点思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9期
9 郭希西;;浅谈非财产性利益贿赂[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27期
10 陈烨;;财产性利益与罪刑法定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黄福涛邋关振海;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抢劫罪对象[N];检察日报;2008年
2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孟庆华;商业贿赂中的“财产性利益”[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3 彭之宇;贿赂范围应包括非财产性利益[N];检察日报;2006年
4 桑育春;商业贿赂范围不应仅限于财物[N];江苏经济报;2007年
5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熊选国;关于“贿赂”范围的再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李耀勤 杨涛亮;认定贿赂犯罪对象宜持“财产性利益说”[N];江苏法制报;2009年
7 赵宝成 陈克伟;受贿罪对象不应包括非财产性利益[N];检察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光平;商业贿赂范围扩大至财产性利益[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陈定民 严慧;建议将贿赂的内容由“财物”修改为“不正当好处”[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检察院 缪军;财产性利益也应成为敲诈勒索的犯罪对象[N];检察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大伟;财产犯罪中的财产性利益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贾梅;晏某盗窃罪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谭伟雄;论我国刑法中财产性利益[D];湘潭大学;2015年
4 刘颖;从债权人处获取欠条并隐匿、毁弃的行为定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5 李娴;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6 卿瑜;债务人为赖债而收购他人盗窃的欠条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6年
7 秦好欢;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王sッ,
本文编号:1651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5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