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妇女权益的优越性保护——基于性犯罪应当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分析
本文选题:妇女权益 切入点:性犯罪 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法释[2012]21号中剥夺性犯罪被害人精神损害求偿权的规定违宪违法,刑法与民法功能分野下刑罚的施加无法冲抵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该损害的量化可以阻却"水闸效应"的发生。性犯罪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有其法律基础,同时也是合乎法律逻辑和借鉴比较法主流经验的恰当结论。其适用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解决,数额相对统一的同时还应当体现对成年妇女、未成年妇女和14周岁以下幼女权益的区别性保护。精神类疾病可以作为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参考要素,但不能成为赔与不赔的认定标准。
[Abstract]:In the legal interpretation [2012] 21, the provisions of depriving the victims of sexual crimes of their right to claim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are unconstitutional and illegal, and the imposition of penalties under the separ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criminal law and civil law cannot offset the mental damage of the victims.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damage can prevent the "sluice effect" from occur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ental damage compensation in sexual crimes has its legal basis. It is also an appropriate conclusion which is logical in law and draws lessons from mainstream experience in comparative law. Its application can be resolved through civil proceedings incidental to criminal proceedings, and the amount should be relatively uniform and should also be reflected in the case of adult women, The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nor women and young girls under 14 years of age. Mental illness can be regarded as the reference element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for mental damage, but it cannot be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of recognition of compensation and non-compensation.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法学院;
【基金】:山东省法学会2017年度省级法学研究课题专项课题“《民法总则》中免责事由的解释与适用”(SLS(2017)B24-2) 2017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龙江丝路带视角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17FXD16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山;张海成;;浅论刑事精神损害赔偿[J];今日科苑;2009年16期
2 许富仁;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初探[J];当代法学;2002年08期
3 吴剑婷;夏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以强奸案件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张为民;康馨月;;浅谈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8期
5 李弘雯;;强奸案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9期
6 王冰;;性暴力精神损害赔偿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9期
7 陈香酥;吴春娅;;论侵犯名誉权犯罪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才智;2011年05期
8 齐昌德;;刑事被害人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J];人民检察;2012年19期
9 崔晓娟;;论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J];人民司法;2013年01期
10 杨艳;;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蔡晓华;刘杰;;浅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2 聂立泽;徐骏;;性犯罪法律评价的价值审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聂立泽;徐骏;;性犯罪法律评价的价值审视[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4 吴洪龙;;我国性犯罪立法规定的缺陷及法律重构[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5 李拥军;;现代西方国家性犯罪立法的特点与趋向——以完善我国当代性犯罪立法为旨归的考察[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6 李拥军;;掀开法律的男权主义面纱——对中国当代性犯罪立法文化的解读与批判[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7 莫洪宪;彭文华;;犯罪特性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性犯罪为例谈犯罪学研究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丽;女童性侵:应增加精神损害赔偿[N];科技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朱磊;将精神损害赔偿扩大到刑事领域[N];法制日报;2012年
3 郑赫南;“奴化员工”的制度违背劳动法[N];检察日报;2011年
4 刘武俊;对酷刑“酷”一点[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 何帆;谁来关注性犯罪者的人权[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常检轩 张加林;老年人性犯罪暴露四大隐忧[N];检察日报;2004年
7 新华社记者 郭立 朱彬;老年人性犯罪现象上升的背后[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本报评论员 周飙;性犯罪不是普通的人身侵犯[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9 刘武俊;对酷刑“酷”一点[N];法制日报;2001年
10 李克杰;修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N];法制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芳;中国性犯罪立法之现实困境及其出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琳姝;国家刑事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安彬;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标准化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江华;强奸罪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区金;性侵幼女犯罪的立法探析与完善[D];复旦大学;2014年
5 岳玲;论我国男性性权利的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嵇月月;论刑法性自主权保护的漏洞[D];山东大学;2017年
7 李慧;从男性性权利保护谈我国性犯罪立法的缺失[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章梦玲;我国刑法规制性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9 蒋蓉蓉;性犯罪刑法规制的反思与重构[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10 侯怀超;伦理学视野下的性犯罪[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5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75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