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从宽:从政策到制度
本文选题:认罪认罚从宽 切入点:政策定位 出处:《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并取得成效,但有关认罪认罚从宽的讨论仍未停止。本文基于刑事政策的立场,探讨了认罪认罚从宽的定位,主张应循着从政策向制度演化的路径来认识认罪认罚从宽;推行认罪认罚从宽,不单是诉讼经济或效率的考虑,还有更深层的实体法依据(如实现刑罚预防、修复社会关系、彰显宽恕精神、体现刑罚谦抑)和刑事政策或公共政策根据(彰显犯罪治理的自信,鼓励犯罪人与国家司法合作);最后结合试点工作办法,就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
[Abstract]:The pilot work on the leniency system of guilty plea and punish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has achieved results, but the discussion on the leniency of guilty admission and punishment has not stopped.Based on the position of criminal polic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on of leniency of guilty admission and punishment, and argues that the leniency of guilty admission and punishment should follow the path of evolution from policy to system, and that leniency of guilty admission and punishment is not only a consideration of litigation economy or efficiency.There are also deeper substantive legal bases (such as the realization of penal prevention, the repair of social relations, the manifestation of forgiveness, the expression of penalty restraint) and the criminal policy or public policy basis (showing confidence in crime management,The author encourages the criminal to cooperate with the state judicature,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ystem innovation of lenient admission of guilt and punish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work method.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洗,余诤;论刑事政策视野中的“严打”[J];人民检察;2001年12期
2 刘仁文;;论刑事政策的制定[J];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3 李希慧,杜国强,廖焱清,贾济东;犯罪、社会稳定与刑事政策的关系初探[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李希慧,杜国强;我国现行刑事政策反思及完善——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切入点[J];法学论坛;2003年04期
5 严励;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辨之一[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5期
6 赵建福,柯群帆;从“严打”看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胡剑;浅谈非常时期我国的刑事政策[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严励;论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辨之一[J];法学评论;2004年03期
9 严励;“严打”刑事政策的理性审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梁根林,吉莉娅;“刑事政策与刑事一体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法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新;刘叶静;;读董老著述 谈我国刑事政策[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2 黄华生;罗鹏飞;原静;;刑事政策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严励;;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4 杜雄柏;张永红;;刑事政策的导向功能及其限制[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5 张鹏;;论罪刑规范与刑事政策的关系[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6 黄伟明;;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关系的动态分析[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7 梁敏;;对刑事政策下“严打”之定位[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8 吴大华;;论“两少一宽”的少数民族犯罪刑事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仁文;;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杜雄柏;张永红;;刑事政策的导向功能及其限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蔡鹤 胡业勋;积极推动刑事政策法治化[N];人民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蒋安杰;轻缓刑事政策:构建法治社会的和谐之音[N];法制日报;2005年
3 乐欣 沈海平;在刑事一体化中探求刑事政策法治化[N];检察日报;2004年
4 李希慧 杜国强 贾继东;“轻轻重重”应成为一项长期的刑事政策[N];检察日报;2005年
5 曲新久 张国鑫;如何科学认识刑事政策[N];人民法院报;2001年
6 伦朝平;职务犯罪刑事政策“三从”应有节度[N];检察日报;2007年
7 谢望原邋季理华 根据与会外国专家发言整理;国外刑事政策发展动向和趋势[N];检察日报;2007年
8 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望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翁凯一;当代刑事政策的新探讨[N];法制日报;2008年
9 田兴洪;析轻罪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N];法制日报;2009年
10 张田辉;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区别[N];江苏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元鹤;刑事政策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刘仁文;刑事政策及其过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许秀中;刑事政策系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郑齐猛;中国民族刑事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李露;建国初期“镇反”刑事政策的实施研究(1950-1953)[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王振峰;刑事政策模式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艳萍;美国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炜亮;中国区域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解谦;论刑事政策[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贺强;论刑事政策与刑事司法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9年
4 彭常乐;对“严打”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悦;刑事政策的立体结构以及少年刑事政策[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任培;中国当代刑事政策宽和化之应然性[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郑丽丽;少数民族习惯与少数民族刑事政策[D];烟台大学;2011年
8 刘军;中国刑事政策的现代化思考[D];山东大学;2005年
9 高洪;法家刑事政策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辛源;中国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3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72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