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条件说的困境与结果归责的类型化

发布时间:2018-04-11 10:17

  本文选题:条件说 + 客观归责理论 ; 参考:《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年04期


【摘要】:刑法因果关系论由传统论争向当代论争转变,事实归因与规范归责二分是当前因果关系理论的共同走向,条件说由此成为归因层面的"无冕之王",但二分的框架也使得条件说面临解释的困境。在假定因果和择一因果关系中,条件公式的原型需要加以修正;在不作为的因果关系中,条件说浸染了规范评价的色彩,归因归责的严格框架实则被打破;在新型因果关系中,条件说的实质内容渐趋空泛,疫学因果关系反而得到提倡,条件说在归因层面的垄断地位值得怀疑。因果关系认定过程中,"作为犯"、"不作为犯"、"故意犯"、"过失犯"等范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有必要作类型化解读。客观归责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优势,作为理性构建的"精致化产物",它在两个意义上被使用,即与因果关系理论相对应意义上的客观归责理论以及作为一种实质构成要件理论的客观归责理论。借助该理论,可以有效统筹故意犯、过失犯、不作为犯的结果归责问题,并在规范论上作出新的表述。
[Abstrac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东茂;;客观归责理论[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2 张丽卿;;客观归责理论对台湾地区实务判断因果关系的影响——以台湾地区“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5992号判决为例[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3 陈兴良;;刑法因果关系:从哲学回归刑法学——一个学说史的考察[J];法学;2009年07期

4 梁云宝;;客观归属论之要义:因果关系的限缩[J];法学;2014年01期

5 劳东燕;;刑法中的客观不法与主观不法——由故意的体系地位说起[J];比较法研究;2014年04期

6 杨绪峰;;正当防卫中防卫意思的命运——立足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思考[J];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06期

7 周微;;公害犯罪因果关系推定[J];河北法学;2012年07期

8 陈兴良;;从归因到归责:客观归责理论研究[J];法学研究;2006年02期

9 车浩;;假定因果关系、结果避免可能性与客观归责[J];法学研究;2009年05期

10 劳东燕;;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的初步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付晓雅;;《刑法修正案(七)》的得与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贾健;;法益还是规范:见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国刑法典323条c为基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李佑标;;在灭火救援中确立安全撤离权的法学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吴裕民;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与人权保障机能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陈兴良;;犯罪:规范与事实的双重视角及其分野[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8 张超;;先天理性的法概念抑或刑法功能主义——雅各布斯“规范论”初探兼与林立先生商榷[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黑静洁;;反思客观归责[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刘士心;;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刘松;;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犯罪对象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4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6 黄华生;;刑罚轻缓化的犯罪学根据[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7 张笑英;宋建忠;;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沈明磊;;论刑法适用的伦理基础及其司法考量[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杨晓丽;;古代思想言论罪与当代言辞犯[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10 刘孝晖;;论刑法的严密性[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4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琰;政府信息延迟公开的法律责任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熊青;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单莹;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士心;;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2 林东茂;;客观归责理论[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3 张丽卿;;客观归责理论对台湾地区实务判断因果关系的影响——以台湾地区“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5992号判决为例[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4 廖北海;;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之适用范围[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5 蒋晗华;浅析犯罪行为可否成为先行行为[J];当代法学;2002年02期

6 于改之;吴玉萍;;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理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劳东燕;;推定研究中的认识误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齐文远;;刑法应对社会风险之有所为与有所不为[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9 陈兴良;;“风险刑法”与刑法风险:双重视角的考察[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10 刘艳红;;“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蒋涛;崔佳;;论刑法上因果关系——条件说与相当因果关系说[J];科技风;2010年05期

2 汤泽利;;因果关系判断的理论转向[J];法制与社会;2014年08期

3 乔焕春;;我对我的爱人是怎样由嫌弃转变为团结和睦相亲相爱的——土产公司乔焕春的自述[J];黑龙江政报;1953年03期

4 闫国智;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浅议──“两条件说”评析[J];政法论丛;1996年04期

5 王志远;;实质违法观的续造:客观归责理论的真正贡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6 邹兵建;;论刑法归因与归责关系的嬗变[J];刑事法评论;2012年02期

7 宋文丽;;略论试用期的性质——以日本劳动法学界的相关理论为指导[J];商品与质量;2012年S7期

8 杨军;;经济法调整对象及地位之辩证——兼论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9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琳;司法改革“激进”还是“渐进”[N];检察日报;2001年



本文编号:1735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735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