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唆犯的极端从属性问题辨析
本文选题:教唆犯 + 间接正犯 ; 参考:《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限制从属性说以"责任应个别地考察"为根据,否定教唆犯的成立以正犯的有责性为必要。然而,责任的独立性仅能够说明正犯的责任不是教唆犯责任的充分条件。教唆犯对正犯的故意是否具有从属性,关键在于明确教唆犯同直接正犯和间接正犯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并非相同。从能否引起他人行为的难易程度的角度而言,教唆犯所体现的缺陷性态度较间接正犯更为强烈,由此可以说明教唆犯较间接正犯的性质更为严重。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investigated individually", it is necessary to deny the establishment of abettor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incipal offender. However, the independence of responsibility can only explain that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incipal offender is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responsibility of abettor. The key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ettor and the direct principal or indirect principal is not the same in esse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ifficulty of causing the behavior of others, the defective attitude of the abettor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indirect principal, which shows that the nature of the abettor i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the indirect principal.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分类号】:D9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洪兵;;共犯处罚根据论[J];刑事法评论;2008年02期
2 张明楷;;共犯对正犯故意的从属性之否定[J];政法论坛;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周少元;;近代西方刑法新旧派理论对《钦定大清刑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刘振东;;论刑法中客观主义的合理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振生;;未遂犯与不能犯界限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冯凡英;;也论“片面共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吴寿东,焦方红;略论正当防卫的有关问题[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罗庆群;;论刑事庭审证据裁定对检察公诉权的制衡——以刑事审判认证为视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志;;论过失共同犯罪[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6 张远煌;;犯罪理念之确立——犯罪概念的刑法学与犯罪学比较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7 岳平;;犯罪学层面上的反思——黑社会犯罪[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8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王牧;;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10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文聪;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肖支浩;盗窃罪特殊形态的数额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于蕾;假币犯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杰;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杨兴培;再论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的共同受贿问题[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张明楷;受贿罪的共犯[J];法学研究;2002年01期
4 张明楷;;论妨害作证罪[J];人民检察;2007年08期
5 张明楷;;刑事立法的发展方向[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6 张明楷;;论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J];中国法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云岭;;从属性原则及欧共体的体制改革[J];西欧研究;1992年01期
2 王昭武;;论共犯的最小从属性说——日本共犯从属性理论的发展与借鉴[J];法学;2007年11期
3 陈洪兵;;最小从属性说与极端从属性说批判——兼质疑王昭武先生倡导的最小从属性说[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李洁;谭X;;论共犯从属性理论的内涵[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胡光;;共犯属性的思考——共犯限制从属性的导出[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开骏;;共犯从属性理论的贯彻与应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08期
7 张开骏;;共犯从属性理论的体系建构[J];清华法学;2013年06期
8 张明楷;;共犯对正犯故意的从属性之否定[J];中国检察官;2010年23期
9 安柯颖;;论生态刑法的从属性原则[J];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10 钱叶六;;共犯的实行从属性说之提倡[J];法学;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寿林;钱宝珍;;高校学报封面艺术从属性和独立性的特征分析[A];学报编辑论丛(第九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河北省卢龙县人民检察院 胡建伟;以具有从属性来认定刑法中的“劳动者”[N];检察日报;2013年
2 邓中和;艺术性 从属性 功能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德华;关于保证的从属性与独立性[D];苏州大学;2013年
2 金震华;论独立担保的法律性质——以独立性与从属性为中心[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朱桂真;论我国共同犯罪立法模式的理性构建[D];山东大学;2013年
4 常雪峰;刑法第29条第2款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5 欧阳玮;论教唆犯的性质[D];清华大学;2007年
6 高羽,
本文编号:1953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95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