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自我答责在刑事责任分配中的运用
本文选题:被害人自我答责 + 刑事责任分配 ; 参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主张被害人自我答责是一种"完全否定或者完全肯定"的判断,判定责任时只能将责任归属于行为人或者被害人一方,不存在同时归属责任的情况。在被害人心智健全的情况下,如果参与者对其意思形成的妨碍,从社会通念看来并不足以影响其自己我决定的,即使被害人遭受损害也不得归咎于参与者。保证义务原则上排除被害人自我答责的适用,但在特殊情况下,特定义务人如果出于促进被害人福祉的目的参与了被害人的自我危殆行为,从法益衡量、动机评判和参与形态上综合考虑,依然有适用被害人自我答责的余地。
[Abstract]: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victim's self-responsibilityis a kind of judgment which is "totally negated or affirmed". When judging the responsibility, the responsibility can only be attributed to the actor or the party of the victim, and there is no case of simultaneous attribu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In the case of the mental integrity of the victim, if the participant hinders the formation of his intention, it is not sufficient from the social perspective to influence his or her own decision, and even the victim may not be imputed to the participant. The obligation of guarantee excludes in principl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ictim's self-responsibility.However, in special circumstances, if the specific obligor participates in the victim's self-critical behavior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welfare of the victim, it is measured from the benefit of law.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the victim's self-responsibility to be applied to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motivation evaluation and participation form.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刑事立法的进展与实证研究”(2013221033)
【分类号】: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车浩;;论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冯军;;刑法中的自我答责[J];中国法学;2006年03期
3 王海桥;马渊杰;;被害人自冒风险的刑事归责——论自我负责原则[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凤春;;“致人死亡”的刑法因果关系[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黎邦勇;;关于被害人过错的法理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凌萍萍;;被害人承诺能力研究[J];当代法学;2010年04期
4 何庆仁;;犯罪人、被害人与守法者——兼论刑法归属原理中的人类形象[J];当代法学;2010年06期
5 李希慧;姚龙兵;;论我国刑法中的被害人承诺[J];东方法学;2009年01期
6 车浩;;论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陈谦信;;刑事科学各要素视野中的被害人学研究的意义[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石磊;;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刑事实体法根据[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9 杨丹;冯军;;医疗刑法研究[J];法学家;2009年06期
10 谢望原;;论刑法上承诺之正当化根据及其司法适用[J];法学家;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宇;民刑关系要论[D];吉林大学;2007年
4 朱铁军;刑民实体关系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凌萍萍;被害人承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娟;论教唆犯的性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蒋鹏飞;欺诈性侦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卫;当代技术伦理中的“道德物化”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彦强(王强);犯罪成立罪量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朱兴;刑事归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克劳斯·罗克辛;王世洲;;德国犯罪原理的发展与现代趋势[J];法学家;2007年01期
2 徐岱,凌萍萍;被害人承诺之刑法评价[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3 黎宏;;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07年01期
4 郭理蓉;被害人承诺与认识错误[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01期
5 冯军;;刑法中的自我答责[J];中国法学;2006年03期
6 高维俭,薛林;论应权利人同意之行为——被害人同意理论的重构[J];政治与法律;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2054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05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