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入罪标准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网络诽谤 + 入罪标准 ; 参考:《宁波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诽谤行为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与传统诽谤相比,网络诽谤存在扩散速度快、传播成本低、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为打击网络诽谤,相关司法解释相继出台,对网络诽谤入罪标准进行明确界定,有效地震慑了网络诽谤潜在犯罪主体,但另一方面,对于网络诽谤入罪标准仍存在一些争议,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境。本文从传统诽谤入罪标准应对网络社会的不适应性展开,对司法解释进行解读,结合案例样本,发现司法实践中主要引用“量化标准”为审判依据,其它入罪标准形同虚设;进而探究原因,从入罪标准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实践操作困境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应当通过行政处罚程序前置、集团诽谤严厉打击、不同客体区别保护、量化指标辅助考量这四方面对网络诽谤入罪标准进行综合考量,以期为网络诽谤入罪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思路。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peopl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online libel behavior.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libel, Internet lib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diffusion, low spreading cost, strong concealment and great harmfulness. In order to combat network libel, relevant judicial explanations have been issued one after another. The standard of network libel is clearly defined and effectively deterred the potential criminal subject of network libel,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standard of network libel incrimination. There are also some dilemmas in judicial practic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standard of libel incrimination, this paper unfolds the inadaptability of the network society, interprets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combines with the sample of the case, finds out that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quantitative standard" is mainly cited as the basis of the trial, and the other standards of incrimination are virtually empty. Then it explores the reasons,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tandard of incrimination, legitimacy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dilemma,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put forward the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procedure, crack down on defamation of groups, and protect different objects differently. The quantitative index is used to consider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online libel criminalization standards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et libel criminalization standards.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瑞灼;;“炒房入罪”不如“暴利入罪”[J];上海房地;2010年10期
2 杨雯;;关于恶意欠薪入罪必要性的法律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3 朱小猪;陶小莫;;醉驾入罪,因人而异?[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1年01期
4 ;“欠薪入罪”能否治顽症[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2年02期
5 吴亚丁;;关于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年24期
6 汪建沃;;违法使用农药可入罪判刑[J];农药市场信息;2013年28期
7 ;人肉搜索暂不入罪[J];晚霞;2009年06期
8 付泽;;“醉驾入罪”势不可当[J];民主与法制;2011年02期
9 张华;;恶意欠薪入罪不是终点[J];当代工人;2011年14期
10 张国轩;;漫谈立法的“入罪”习惯[J];人民检察;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志彬;于阳;;枉法仲裁入罪的正当性分析[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预防虐童仅“入罪”是不够的[N];广州日报;2012年
2 和静钧;虐童入罪与惩戒入法应并举[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玫昆仑;虐待幼儿入罪是上上策[N];中国妇女报;2012年
4 记者 王逸吟;最高法明确欠薪5000元即可入罪[N];光明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何勇 潘跃;“恶意欠薪”入罪威力打了折[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闵凌欣;恶意欠薪入罪,好![N];福建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顾敏 黄红芳 任松筠;恶意欠薪入罪,为何判案寥寥[N];新华日报;2013年
8 杨涛;浪费当尽快入罪[N];大连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胡亮;欠薪入罪有望落到实处[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10 龙敏飞;“浪费入罪”应从公款浪费入手[N];青岛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业勋;立法上的金融违法行为入罪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汪梦;论网络诽谤的政府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艺妍;网络诽谤入罪标准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7年
2 张玉锋;聚众吸毒行为入罪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佘晓民;吸毒入罪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李骋;关于毒驾行为入罪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方槿霖;扒窃型盗窃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恩茂;扒窃型盗窃罪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孙涛;“扒窃”行为入刑争议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吴艳平;收受礼金行为入罪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石赫;论互联网非法集资的入罪化限度和路径[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10 万平;对重庆市某县查处非法持有枪支案件的调研报告[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68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06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