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刑罚辅助措施研究
本文选题:环境犯罪 + 环境刑罚 ; 参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摘要】:环境刑罚是行为人承担环境犯罪刑事责任最主要的方式,然而,仅靠环境刑罚显然不能很好地达到制裁环境犯罪、救济环境权益的目的。因此,在判处环境犯罪人刑罚的同时适当考虑刑罚辅助措施,对于环境恢复和权益保障能够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环境刑罚辅助措施又称环境犯罪补充性处罚方法,是指对环境犯罪人所采取的刑罚之外的旨在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环境,救济被犯罪行为减损的自然资源的非刑罚处置措施,包括教育性处罚措施、民事性处罚措施和行政性处罚措施三类。
[Abstract]:Environmental punish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for the perpetrator to undertake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 crime. However, the environmental punishment is obviously not good enough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anction environmental crime and relief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refore, the punish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criminals should be given appropriate consideration of the supplementary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which can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vironment recovery and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supplementary 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unishment, also known as the supplementary punishment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crime, refers to the non penal disposal measures, including educational punishment measures, civil punishment measures and actions, to restore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 criminal offenders have taken to restore the environment destroyed by the criminal act, and to remedy the non penal disposal measures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detracting from the criminal act. Three categories of political punishment measures.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资助的成果
【分类号】: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程平;;试论环境犯罪保安处分制度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2 侯作前;可持续发展与刑法的“绿色”变革[J];齐鲁学刊;2001年05期
3 A.C.基斯;文伯屏;;解决环境问题的法律措施[J];国外法学;1984年01期
4 柳文彬;环境犯罪刑事抗制论[J];政法论丛;1996年04期
5 王秀梅;台湾环境刑法与环境犯罪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莉;生态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强昌文;;论生态主义法律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温文治,陈洪兵;对重婚罪的重新解读——兼对妨害婚姻、家庭罪整体搬迁之利弊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何俊;聚众斗殴罪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陶金虎,黄明,杨光佐;道德的法律界线——不作为犯罪中的道德义务浅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严音莉;;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法问题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王思思;任大鹏;;我国农村环境趋恶原因与制度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9 邹宇鹏;;论传播性病罪的停止形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邱威,杨书立;论片面共同正犯[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萱;沈晓悦;夏光;;我国环保行政体制结构初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树义;汪再祥;;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书建;熊金平;;外国刑法中的排除违法性事由比较分析[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晓辉;;瑞典的环境法实施机制及其借鉴意义[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李彩虹;;国际水资源分配的伦理考量[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海嵩;;论限期治理的法律属性——一个“法解释论”的尝试[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志伟;;农村水污染问题初探[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焦盛荣;党惠娟;;环境刑法中相对严格责任的价值合理性与规范合理性探悉[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琳琳;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使用权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俊峰;信托财产权能的效用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皆喜;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春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槐植;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2 ;《北方环境》期刊编委会[J];北方环境;1998年01期
3 温家宝;关于当前全国抗洪抢险情况的报告——1998年8月26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8年04期
4 ;中国政法大学[J];第二课堂(高中版);2004年04期
5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期刊入网声明[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6 肖剑鸣;全球化·“生态”安全·未来犯罪[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7 李艳芳;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与法律保障[J];法商研究;2004年02期
8 ;国家环境科技发展“十五”计划纲要[J];环境保护;2001年08期
9 王权典,周珂;国家环境安全及其法律保护比较研究[J];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10 郭沛源;警惕国际贸易危及生态安全[J];环境保护;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梅;台湾环境刑法与环境犯罪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03期
2 简春林;对环境犯罪控制对策的博弈分析[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3 柳文彬;环境犯罪刑事抗制论[J];政法论丛;1996年04期
4 王松青;环境和普通刑事犯罪认定处罚之比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王灿发;我国惩治环境犯罪立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1996年01期
6 王秀梅;环境犯罪司法适用问题析解[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王庆高,慈云贵;论环境犯罪的特征[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8 许冬香;环境犯罪的成因分析及伦理对策[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陈肖华;环境犯罪问题研究[J];政法学刊;2000年04期
10 尉琳;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环境刑事立法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旭;;环境犯罪的归责理论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胡平;王文一;;论跨国环境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俊梅;;环境犯罪[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4 陈玉范;;关于环境犯罪被害人问题的一孔之见[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田肇树;;汾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刑法应对[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6 朱沅沅;;跨境污染输出与跨境环境犯罪的防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苑立志;;环境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牛建平;张爱军;;试论环境犯罪的国际化趋势——兼论环境犯罪的国家责任[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9 王春山;李维国;;入世后的犯罪趋势及遏制政策刍议[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10 唐士梅;;环境犯罪中严格责任的适用[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 彭磊;我国环境犯罪量刑制度初探[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南通市检察院 黄凯东邋如皋市检察院 陈宏;环境犯罪若干问题研究[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郭海洋 博士;美国如何对付环境犯罪[N];中国环境报;200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董文勇;我国环境刑事立法模式研究[N];江苏法制报;2005年
5 穆吐;充分发挥刑法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杨守勇;河北:环境犯罪须移送,甭想以罚代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彭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由一起水污染案件看我国的环境犯罪量刑制度[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8 刘英团;司法介入惩治环境犯罪大有可为[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常熟市检察院 尹春华;对检察机关打击环境犯罪的思考[N];江苏法制报;2011年
10 记者 吕贵民;咸阳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犯罪[N];陕西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澎;环境刑法的基本原理[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3 侯艳芳;环境犯罪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李华;环境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孟伟;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环境刑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刘晓莉;生态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霜;刑法中的行为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董振宇;中国保安措施要论[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永红;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研究[D];北京大学;2003年
10 黄维民;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犯罪控制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疆;我国环境犯罪的原因和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2 郭慧杰;我国环境犯罪的刑罚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姜红波;环境犯罪立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陈野;环境犯罪原因与因应措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白瑜;环境犯罪主观罪过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朱卫东;中国环境犯罪刑罚责任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张盟;环境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李昌发;环境犯罪疑难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姚荣娟;论我国企业环境犯罪与刑罚[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卢清叶;环境犯罪中严格责任适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4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08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