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论体系中位阶性问题的反思——对阶层体系客观判断优先的质疑
本文选题:四要件 + 三阶层 ; 参考:《政治与法律》2015年03期
【摘要】:在犯罪论体系上,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三阶层与四要件体系的争论,位阶性问题在其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要件缺乏从违法到责任的位阶关系,它自身有着一次性、整体性判断的弊端,形成了分离性与整体性之间的矛盾。三阶层体系虽然可以区分违法与责任,但是就其中的构成要件阶层而言,其实与四要件体系一样,同样无法保证客观判断优先。在存在论上,由于行为是主客观的统一体,因此两者无法截然分割。在价值论上,认为三阶层体系有着客观判断优先于主观判断的位阶性,四要件导致主观主义的观点,混淆了体系与立场,是学者的不法观强加于体系之上所形成的错觉。只有对此进行深刻反思,保持理性的态度,才能厘清位阶性的真正含义,也才能期许犯罪论体系的合理转型。
[Abstract]:In the system of crime theory, our country is going through the argument between three strata and four elements system at present, the rank problem is more important among them. The four elements lack the rank relation from violation of law to responsibility, and it has its own drawbacks of one-off and integrality judgment, which form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eparability and integrity. Although the three-class system can distinguish the violation of the law from the responsibility, but as for the hierarchy of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it can not guarantee the objective judgment first, just like the four-element system. In ontology, because behavior is a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unity, the two cannot be separated completely. In the theory of valu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three-class system has the rank of objective judgment taking precedence over subjective judgment, and the four elements lead to subjectivism, which confuses the system and position, and is an illusion formed by the scholars' illegal view imposed on the system. Only by deeply reflecting and maintaining a rational attitude can the real meaning of rank be clarified and the reasona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rime theory system be expected.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庞冬梅;;“四要件”与“三阶层”犯罪论体系评述[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2 李洁;;中国通论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评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陈兴良;;四要件:没有构成要件的犯罪构成[J];法学家;2010年01期
4 高铭暄;;关于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J];法学;2010年02期
5 阮齐林;应然犯罪之构成与法定犯罪之构成——兼论犯罪构成理论风格的多元发展[J];法学研究;2003年01期
6 陈兴良;;犯罪论体系的位阶性研究[J];法学研究;2010年04期
7 李洁;中日犯罪成立理论体系的特征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云腾;许士友;;新《刑法》施行以来我国的刑法学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万志鹏;;没收财产刑废止论——从历史考察到现实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卢节来;;论一元性犯罪构成体系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焦阳;;简论我国犯罪构成的改造[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姜涛;;法学通说: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9 庞冬梅;;“四要件”与“三阶层”犯罪论体系评述[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10 宋久华;;浅析醉酒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兼为刑法第18条第4款辩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胡激洋;吴美满;;从刑法文本到社会学意义的成功实践——石狮市院妥善处理两村村民聚众斗殴的个案价值分析[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宗森;;论犯罪主体资格[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荣学磊;;死刑适用中生死界线的探寻:立场、方法与规则[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4 陈勇;;比较视野下的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5 徐翠翠;关振海;;环境犯罪主观罪过探究[A];第四届河北法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颜海燕;违反国际人道法犯罪的个人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董文蕙;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蔡军;想象竞合犯理论的批判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陈金涛;军事刑法特殊性的价值与范畴解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敬明;海盗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杨维林;经济犯罪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罗师贤;强索财物行为的定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山中;绑架罪的既遂标准及其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开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余如锋;论撤销拘役缓刑与有期徒刑的数罪并罚[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姗姗;销售盗版音像制品行为的定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高颖;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高岩林;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D];河南大学;2011年
10 聂鑫;论我国刑法中严格责任适用观之否定[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犯罪构成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2 董玉庭;龙长海;;俄罗斯刑法理论上关于犯罪构成结构的争议性问题[J];北方法学;2008年04期
3 王充;;论德国古典犯罪论体系——以贝林(Beling)的构成要件理论为对象[J];当代法学;2005年06期
4 郑军男;;德日构成要件理论的嬗变——贝林及其之后的理论发展[J];当代法学;2009年06期
5 孙燕山;犯罪构成问题再探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6 冯亚东;;中德(日)犯罪成立体系比较分析[J];法学家;2009年02期
7 陈兴良;;四要件:没有构成要件的犯罪构成[J];法学家;2010年01期
8 肖中华;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概念的再探讨——为犯罪构成“法定说”所作的论证[J];法学评论;1999年05期
9 西原春夫,林亚刚,李国胜;日本与德意志刑法和刑法学——现状与未来之展望[J];法学评论;2001年01期
10 苏力;司法解释、公共政策和最高法院——从最高法院有关“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切入[J];法学;2003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检察院 许少宇;[N];检察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林;;犯罪论体系之演变[J];刑法论丛;2009年03期
2 郭莉;;犯罪论体系方法论比较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杨志国;;德国犯罪论体系演变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背景[J];政治与法律;2010年07期
4 塔娜;;论刑事诉讼视野下的犯罪论体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5期
5 唐旭;;简析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的基本内容[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9期
6 张明楷;犯罪论体系的思考[J];政法论坛;2003年06期
7 郑军男,齐玉祥;德日犯罪论体系思维模式探究[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8 黄伟明;理论比较中的“平台”意识构建——犯罪论体系的可比性探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陈劲阳;新康德主义与新古典犯罪论体系[J];当代法学;2004年06期
10 贾济东;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及其机能述评[J];理论月刊;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兴良;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具有方法论意义[N];检察日报;2014年
2 林燕;犯罪论体系:阶层化改造或成趋势[N];检察日报;2009年
3 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吴情树;正反统一:构建犯罪论体系的主导思维[N];检察日报;2012年
4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 杨志国;犯罪成立理论需要哲学视角[N];检察日报;2010年
5 潘玮;“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实践意义[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华侨大学法学院 吴情树;“我们”的法学从何处来[N];检察日报;2009年
7 北京大学法学院 王华伟;打破犯罪论与刑罚论的藩篱[N];检察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充;犯罪论体系本质论纲[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海峰;犯罪论体系的司法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陈劲阳;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思想根基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4 丁芝华;刑法中的不法原理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勇;刑法教义学视角下的犯罪论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饶t,
本文编号:2093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09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