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网络诽谤、寻衅滋事司法解释之评析

发布时间:2018-07-08 09:14

  本文选题:价值取向 + 谦抑性 ; 参考:《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2013年9月公布的《关于办理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专门就网络中出现的诽谤、寻衅滋事等刑事案件法律适用进行了详尽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价值取向和刑法的谦抑性。但《解释》中的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转发次数"的规定符合实际;"转发"的认定需结合其自身特点及诽谤罪的构成判断;要注意其中关于"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规定;对于编造虚假信息在网上散布起哄闹事可入罪的考量,主要是网络社会与公共场所的博弈和网络危害可折射为现实危害的探究。
[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riminal cases of libel in September 2013, which is published in September 2013, specifically stipul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gal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cases such as defamation and provocation in the network, which embodi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a's law and the modesty of the criminal law. One step is to make it clear that the regulation of "the number of forwarding" is in line with the reality; the identification of "forwarding" must be judged by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rime of defam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gulations concerning "the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of libel in two years and the defamation of others",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rime of creating fals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mainly in the network society. Game and network hazards can be reflected as the exploration of real hazard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分类号】:D92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秉志 ,李志增;诽谤罪若干疑难问题研讨[J];法学评论;1992年03期

2 赵秉志;彭新林;;“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范围如何确定——对刑法典第246条第2款但书规定的理解[J];法学评论;2009年05期

3 郑金火;;信守诽谤罪构成的法律底线——从“王鹏案”说起[J];法学;2011年05期

4 刘高;;网络诽谤的刑法应对——从网络水军切入[J];法治论坛;2013年02期

5 时延安;;以刑罚威吓诽谤、诋毁、谣言?——论刑罚权对网络有害信息传播的干预程度[J];法学论坛;2012年04期

6 李淑娟;;论网络诽谤行为的刑法规制[J];学习论坛;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一种“事实关系”型行为——刑法中持有之规范论描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强昌文;;政治协商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金鑫;;人格权与公共安全的冲突——厦航黑名单案件引发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周舟;;新视角下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向宽宇;黄纯丽;;检察机关量刑监督制度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付强;;论犯罪特征之间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孙绍伟;张明;;关于环境保护法立法完善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乐绍光;周彬彬;;相对不起诉权监督机制探析[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熊霞;;检察职权科学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检察职权的立法完善为视角[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焦艳鹏;;环境犯罪概念的再定义——兼论环境犯罪法律关系的构建基点[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夏凉;;对婚内强迫性交行为出入罪之理性探索[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孙云云;;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之粗探——从江苏盐城2·20水污染案入手[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10 陈仕菊;;对刑法中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几点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发彬;基于医患关系的医务人员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t樥,

本文编号:2106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06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