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款去向”之于贪污罪的刑法意义
本文选题:贪污罪 + 赃款去向 ; 参考:《人民检察》2015年11期
【摘要】:贪污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经常以将赃款用于公务活动或单位事项作为抗辩事由,赃款去向虽不是贪污罪的构成要件要素,但查明赃款去向可以反证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贪污罪本质上是侵财犯罪的身份化,可借助于侵财类犯罪来理解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在审查赃款去向的抗辩事由时,要审查证据的"时空性"以排除行为人临时避罪之可能,应坚持对事实的"有限印证"以应对行为人所提出的"幽灵抗辩",可通过证据的"双重性"以反证行为人的犯罪目的。
[Abstract]:Criminal suspects or defendants in corruption cases often take the use of stolen money for official activities or unit matters as a defense. Although the destination of the proceeds is not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he crime of corruption, But finding out where the stolen money went can countervail whether the perpetrator has the purpose of illegal possession. The crime of embezzlement is essentially the identity of the crime of invading money, and the purpose of illegal possession in the crime of embezzlement can be understood by means of the crime of invading money. When examining the defenses of the whereabouts of the stolen money,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space-time" nature of the evidence in order to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of temporary evasion of the crime by the perpetrator, We should insist on the "limited proof" of the fact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ghost defense" put forward by the doer, and can prove the criminal purpose of the actor through the "duality" of the evidence.
【作者单位】: 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4.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维智;;财产型职务犯罪赃款去向的证明问题[J];中国检察官;2006年05期
2 柳振兴;刍议赃款去向与贪污受贿犯罪的构成[J];人民检察;2001年12期
3 许志刚;驳“赃款去向决定论”[J];人民检察;2004年11期
4 王小青;贪污受贿赃款数额认定当中"扣除法"之我见[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金泽刚;对贪污罪的比较研究[J];犯罪研究;2000年01期
6 项谷,刘惠琴,万海富;论贪污所得“用于业务”应否扣除[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捷;;论刑事证明责任分配之迷思——兼谈二元分配方法论的提出[J];法学评论;2012年04期
2 程莉莉;;“受贿扶贫”行为的刑法学分析——再谈文建茂受贿案[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3 吕赛;;试论推定在贪污犯罪案件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8年27期
4 刘冠男;;退还上交型受贿犯罪的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2年28期
5 聂孝红;范一宏;;内幕交易罪举证责任研究[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年10期
6 唐勇;;小金库犯罪的刑法适用辨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11期
7 卢娴;;“幽灵抗辩”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3年09期
8 张继钢;;中越泰贪污罪立法之比较研究[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1期
9 姚舟;沈威;;幽灵抗辩及其排解机制构建[J];东南法学;2014年00期
10 丁海英;;以个案为视角解析“贿款归公”非犯罪化问题[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运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银苗;贪污受贿罪刑罚制度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2 刘爱平;论刑事证明责任分配[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涛;犯罪构成中赃款去向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旭虹;贪污案件赃款去向证明责任的分配[D];安徽大学;2011年
5 郭峰;贪污罪主体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刘强;贪污罪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杨秦荔;对“贿款公用”行为性质的认定[D];兰州大学;2009年
8 陈云波;贪污罪认定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石永平;贪污犯罪案件侦查方法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2年
10 李颖;受贿案件中受贿数额的认定问题[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军,黄允禄;试论贪污受贿所得“用于公务”[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练小勃;我国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之反思[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罗勇;秦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论析[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陈增宝;浅论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吴学斌,俞娟;论我国刑法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5 吴贵森;;非法占有目的法律地位探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6期
6 吴贵森;;非法占有目的推定解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红昌;;财产罪中规定非法占有目的的质疑[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梅象华;;刑法上的“非法占有目的”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徐光华;;“非法占有”应当成为刑法保护的对象[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颜小冬;刘忠贻;赵航;;论非法占有目的包括对实物价值的利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彬;我国刑法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付安平;论我国刑法的非法占有目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钟云勇;论非法占有目的及其证明[D];山东大学;2008年
4 余云晖;论经济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刘丽梅;论刑法上的非法占有目的[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雯汀;论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的产生时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欣欣;论非法占有封缄物之刑事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雷秀华;非法占有目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锦传涛;论我国刑法中的非法占有目的[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凌涛;论非法占有[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9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0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