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成立范围“法定”原则的逻辑证伪与立法超越——以“《刑法》第30条的解释”为切入点
[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of Article 30 of the Crimina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y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the Crimina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nterpretation") revolves around the criminal liability of units and members of natural persons who are not explicitly prescribed by the law when committing crimes committed by units. Providing for the criminal liability of natural persons who are members of the unit, But indirectly contradicts the legal principle of the scope of unit crime, and is confused with the system of single punishment. The theory of negation is not desirable, the theory of affirmation has been confirmed, and the theory of legislative perfection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e criminal imputation of unit crime follows the concept of combination of facts and norms. It is an organic unity of objective (behavioral) responsibility attribution and subjective responsibility attribution. It is also a legal reconstruction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interpretation. The scope of unit crime should have no legislative forbidden zone, and the concept and conditions of unit crime should be legisl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of double punishment should be unified, and the punishment standard of unit and natural person should be unified. The use of crime replaces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unit crim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司法部中青年课题(16SFB3020)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课题(GJ2016D41) 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高校联盟青年立法资助项目
【分类号】:D9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颖慧;单位犯罪的现状分析与防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明;论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刘东林,刘咏梅;简析单位犯罪[J];前沿;2000年03期
4 孙平;单位犯罪浅析[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马锁文;正确理解单位犯罪的含义[J];学习论坛;2000年11期
6 孙莉;试论单位犯罪[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聂立泽,苑民丽;试论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喻伟,聂立泽;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9 李绿玖;单位犯罪概要[J];经营管理者;2000年05期
10 孙红卫;;略论单位犯罪[J];观察与思考;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元忠;;论单位犯罪的分类认定——以我国现行刑法为基础的考察分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2 贺贤文;王三忠;;单位立功问题研究——以企业犯罪治理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3 王燕;;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卓;;浅谈企业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余才忠;;论单位犯罪治理的“瓶颈”——以强制措施立法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马东君;;关于单位犯罪追诉时效的探讨[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王燕;;对单位变更后如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探讨[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王燕;;对单位变更后如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探讨[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9 游加林;;有关九七刑法中“单位”部分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红玲;单位犯罪若干问题探究[N];江苏经济报;2009年
2 哈键;单位犯罪的两种类型[N];中国水运报;2012年
3 周莉;认识刑法中的“单位犯罪”[N];安徽经济报;2001年
4 龚大春;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N];安徽日报;2004年
5 王相赞 张路威;单位犯罪司法实践存在三个难题[N];中国改革报;2003年
6 罗斌;试论“单位犯罪”刑罚制度[N];广西政法报;2001年
7 赵秉志 肖中华;单位犯罪中单位意志的认定[N];检察日报;2002年
8 曹坚;完善单位犯罪立法规定的建议[N];检察日报;2002年
9 石磊;单位犯罪直接负责人员是否包括事后认可的领导[N];检察日报;2005年
10 陈为铨;单位犯罪也可构成累犯[N];检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磊;单位犯罪关系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梁雪冰;单位犯罪概念论[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杨国章;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及实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匡正;单位犯罪的现状与反思[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黄宪昱;职务型单位经济犯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海港;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2 陈俊;司法实务中单位犯罪若干问题探讨[D];贵州大学;2007年
3 王瑞祥;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陈健;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徐雅利;论单位犯罪的主体[D];吉林大学;2008年
6 郑学重;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马利红;单位犯罪的实务困惑及理论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承天;单位犯罪若干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纵凯;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与我国刑法的立法完善[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孟祥楠;单位犯罪追诉程序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9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4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