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裁判员审判中的对话量刑及其参考价值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dialogue between professional judgment and common sense judgment, the sentencing model in referee's trial can be called dialogue sentenc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alogue and sentencing, conviction and sentencing procedure are separated substantially, and professional judgment and common sense judgment are well combined. Although relative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the circumstances of preventive punishment, the dialogue on sentencing does not lead to a widespread severe punishment, but reduces the death penalty, which generall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and gentle". While realizing individualization, ensuring certainty and consistency, the degree of social identity of dialogue and sentencing is relatively high. The sentencing reform, which is centered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entencing in China, is similar to the referee system in Japan, and is also carried ou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evere legislation, and the main goal is to realize the justice of sentencing and to improve its public identity. Therefore, dialogue on sentencing has positive reference value for us in reduc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evere punishment in legislation and changing public opinion on death penal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SKZZY2013036)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虞平;;量刑与刑的量化——兼论“电脑量刑”[J];法学家;2007年02期
2 熊秋红;;中国量刑改革:理论、规范与经验[J];法学家;2011年05期
3 陈瑞华;;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分离——中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另一种思路[J];法学;2008年06期
4 周力娜;;透视量刑规范化进程中的微观成像 反思形式主义遮掩下的改革进路[J];法律适用;2013年02期
5 周振杰;;《刑法修正案(八)》与刑法思维的转换[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谭波;;论我国量刑程序独立的改革之路[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吴能将;;量刑改革中的突出问题[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郭世杰;;论“监企合一”与我国监狱职能的实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李婷;次道德现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据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郭哲;;对“见死不救”的法理学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亚凝;陆简;;前科制度的量刑化和区别化设计-----以法经济学的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黄学贤;赵中华;;农民平等权的学理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何勤华;;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婷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斌;;英美量刑模式的借鉴与我国量刑制度的完善[J];法律适用;2006年11期
2 虞平;;量刑与刑的量化——兼论“电脑量刑”[J];法学家;2007年02期
3 褚玉芳;褚建华;胡朝州;;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量刑程序[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10期
4 陈建明;钱晓峰;;论圆桌审判在少年刑事审判中的运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6期
5 陈增宝;;构建量刑程序的理性思考——以“人权保障”为视角的探讨[J];法治研究;2008年01期
6 孙国祥;;宽严皆失: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失衡之乱象及纾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朱鹏;;论刑事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分离[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8 汪贻飞;;论量刑听证程序的价值与功能——以美国法为范例的考察[J];时代法学;2010年01期
9 高永刚;;英美法系独立量刑程序及对我国的启示[J];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李洁;;论量刑规范化应当缓行——以我国现行刑法立法模式为前提的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N];检察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徐日丹;[N];检察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明耀 通讯员 朱亚峰 何伟;[N];检察日报;2011年
4 记者 陈永辉;[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黎虹;[N];人民法院报;2010年
,本文编号:2159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15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