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应当知道”的教义学意涵
[Abstract]:To analyze the doctrinal meaning of "should know" in Qing Dynasty, three different meanings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etymological meaning, contextual meaning and categorical meaning. In terms of etymological meaning, "should" is a polysemous modal verb, which can express both speculative judgment and normative order, and "know" has multi-tense orientation, which jointly determines that "should know" has multiple etymological meanings. In the sense of context, the order confusion causes the difficulty of exploring the meaning of "ought to know", but after clarifying the attribute of evidence rule of "ought to know" clause, it can be defined as the knowledge with indirect evidence proof. It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cognitive level of intent. In the sense of category, "should know" is the probability judgment of knowing or not, but not the judgment of the exact degree of knowledge, which has no logical relation with the categorization of direct intention or indirect inten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兴良;奸淫幼女构成犯罪应以明知为前提——为一个司法解释辩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袁雪石;陈怡;;《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3款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12年02期
3 皮勇;黄琰;;论刑法中的“应当知道”——兼论刑法边界的扩张[J];法学评论;2012年01期
4 张明楷;如何理解和认定窝赃、销赃罪中的“明知”[J];法学评论;1997年02期
5 陈兴良;“应当知道”的刑法界说[J];法学;2005年07期
6 陈兴良;;刑法分则规定之明知:以表现犯为解释进路[J];法学家;2013年03期
7 龙宗智;;推定的界限及适用[J];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8 于志刚;;犯罪故意中的认识理论新探[J];法学研究;2008年04期
9 何家弘;;从自然推定到人造推定—关于推定范畴的反思[J];法学研究;2008年04期
10 陈瑞华;;事实推定的原则与方法[J];人民检察;2007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徽省纪委治理商业贿赂课题组;;医药行业商业贿赂形式、危害及其治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颜九红;;论环境污染行为之刑事责任阙如[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于小川;;诈骗行为、陷入错误与处分行为之因果关联[J];武陵学刊;2011年04期
4 胡苷用;;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及其推定规则[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5 李文健;;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学理渊源及其完整含义[J];研究生法学;1995年03期
6 褚福民;;证明困难的解决模式——以毒品犯罪明知为例的分析[J];当代法学;2010年02期
7 柯永祥;论上诉不加刑原则[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李拥军;;掀开法律的男权主义面纱——对中国当代性犯罪立法的文化解读与批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卓丹红;;论民事裁判中的事实推定——兼对“彭宇案”判决理由的解读[J];德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潘玉森;对刑事严格责任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拥军;;现代西方国家性犯罪立法的特点与趋向——以完善我国当代性犯罪立法为旨归的考察[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2 皮勇;刘俊;;污染环境罪的犯罪客体及其危害结果问题[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春林;;域外治理商业贿赂经验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4 罗艳妮;杜治晗;;推定在环境污染案件中的具体适用——评最新最高法噪声污染指导案例:姜建波诉荆军[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牛锋;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邹涛;毒品犯罪预防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陈凤超;现代刑事司法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邓修明;刑事判例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桂亚胜;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刘芳;中国性犯罪立法之现实困境及其出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云鹏;刑事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汪菁菁;破坏监管秩序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兵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刑事立法司法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袁菁;论遗弃罪中的遗弃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勉;论驾车碰瓷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7 康纪强;论盗窃罪的未遂形态[D];湘潭大学;2010年
8 孙业飞;失火罪的认定与刑罚适用[D];苏州大学;2010年
9 郝自然;论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杨;前科消灭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治祥;;对“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的理解[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聂昭伟;;论犯罪构成与证明责任分配的互动关系[J];当代法学;2006年04期
3 陈兴良;奸淫幼女构成犯罪应以明知为前提——为一个司法解释辩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齐文远;苏彩霞;;刑法中的类型思维之提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钊作俊;洗钱犯罪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6 杨柳青;;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辨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欧阳本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法解释功能[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8 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院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焦宝乾;;法教义学的观念及其演变[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10 克劳斯·罗克辛;王世洲;;德国犯罪原理的发展与现代趋势[J];法学家;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进伟;犯罪故意认识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群,杨月斌;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理论与实际的矛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牛忠志,曲海鹏;重新认识间接故意[J];政法论丛;2002年06期
3 李兰英;间接故意概念及其定位的新理念[J];法学评论;2004年04期
4 李韧夫;中美刑法间接故意比较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5 赵辉;论间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6 赵辉;;论间接故意犯罪的中止[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1期
7 黄丽勤;周铭川;;间接故意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张永兴;;试析间接故意[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何婉如;;间接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3期
10 赵君;;间接故意范畴的厘定[J];法制与社会;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琪;;论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申献海;李松;刘海波;;浅谈输入计算机病毒及其他有害数据行为中的间接故意[A];第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枫逸;“间接故意杀人”难以救赎“见死不救”[N];人民公安报;2013年
2 浙江省缙云县人民法院 李献进 叶露;过失,还是间接故意[N];农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马兰 实习生 王云;同事积怨穷追不舍 间接故意致人伤害[N];滨海时报;2012年
4 山东省东明县人民检察院 张光辉;玩忽职守存在间接故意罪过形态[N];检察日报;2014年
5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 陈洁;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应属间接故意[N];人民法院报;2008年
6 唐 震;间接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之界限[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 李丰 谢万兵;此行为构成间接故意还是过失[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秉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法学博士 肖中华;故意类型的划分和实践意义(下)[N];人民法院报;2003年
9 上海市杨浦区检察院 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 方毓敏邋杨志国;受贿罪罪过形式不存在间接故意[N];检察日报;2008年
10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方臣明邋覃永耀;从一起案件谈销售伪劣农药罪中的主观“明知”[N];法治快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芳;论犯罪的间接故意[D];山东大学;2005年
2 陈珂鹏;间接故意若干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朱雨竹;间接故意犯罪疑难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红伟;论间接故意的构造[D];河南大学;2002年
6 吴亚可;间接故意犯罪未遂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王晶;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分[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侠;间接故意与自信过失之界分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袁桂敏;何双梅为女儿洗澡致其烫伤死亡案的罪过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10 翁美华;计算机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212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21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