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情节犯的属性认定与限缩适用探究——以拟制抽象危险犯为视角切入
[Abstract]:In the crime of provoking trouble, the main ambiguity of the crime is that the circumstances are defined by the mode of "aggravated" or "serious". Alth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two high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seems to be clear, but there is a deviation from the nature of the legislative provisions, resulting in different legal interes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problem, it is necessary to trace back to the doctrine of dangerous offenders to sol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egal benefits of social order and the attributes of the circumstances,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rime of provoking and causing trouble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abstract dangerous crimes, and further,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dangerous attributes between the normative fiction and the actual existence of the behavior, It should belong to fictitious abstract dangerous crime: it should be criminalized by the double dangerous standard of fictitious danger of social order and danger of actual individual legal interests. And can reasonably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ircumstances based on the crime mechanism of "no specific legal interest danger" and "fulfilling the duty of care". But "the circumstances are bad" or "the plot is serious" has provided the stipulation reasonable space for the two kinds of crime mechanism.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科研费资助的东南大学优青项目(编号:2242014R30017)的成果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良顺;寻衅滋事罪废止论[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成宝;;寻衅滋事罪的立法渊源探析——以法律的继受为视角考察寻衅滋事罪的存在根据[J];财经政法资讯;2012年02期
2 白瑜;;寻衅滋事罪之主观要素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6期
3 江国华;梅扬;;论“口袋罪”的治理——以寻衅滋事罪为例[J];桂海论丛;2014年03期
4 程阳强;;新司法解释下寻衅滋事罪“口袋”的扩张与坚守[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5 徐莉芬;;关于网络型寻衅滋事罪的争议及评析[J];传播与版权;2015年02期
6 付立庆;;论抢劫罪与强拿硬要型寻衅滋事罪之间的关系——以孙某寻衅滋事案为切入点[J];法学;2015年04期
7 邓琴;;探究寻衅滋事罪的真面目[J];法制与社会;2015年12期
8 唐亚南;张伟珂;;简论寻衅滋事罪——以《刑法修正案(八)》为主要视角[J];刑法论丛;2011年03期
9 廖斌;何显兵;;论罪刑相当原则的刑法解释机能[J];人民司法;2008年11期
10 侯帅;;论刑法对网络造谣行为的规制——以对“公共秩序”法益的理解为切入点[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寻衅滋事罪在群体性暴力伤害案中的法律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海涛;寻衅滋事罪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律璞玉;论寻衅滋事罪[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蔡丽娜;网络时代刑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胡昆煜;肖传国伤害方舟子案的刑法思考[D];辽宁大学;2011年
6 高忠华;论寻衅滋事罪的废止[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吴勇华;寻衅滋事罪法理研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任勇飞;论寻衅滋事罪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罪的界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化斌;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波;寻衅滋事罪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良顺;寻衅滋事罪废止论[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2 马彪;抢劫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强拿硬要”区别[J];检察实践;2005年04期
3 邵宏生;;事出有因也能构成寻衅滋事罪[J];人民检察;2008年20期
4 李先华;舒惠安;孙媛媛;;涂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和寻衅滋事罪吗[J];中国检察官;2010年08期
5 丛珊;;浅析寻衅滋事罪的认定[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11期
6 潘庸鲁;;关于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的理解与适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范再峰;;寻衅滋事罪问题探讨——刑法第293条的犯罪构成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2期
8 郭永刚;付四全;;寻衅滋事罪中“强拿硬要行为”与抢劫行为的区别[J];中国检察官;2012年22期
9 李锦阳;刘瑜;;“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的定罪标准浅探[J];法制与社会;2013年12期
10 吴家林;;谈我国刑法寻衅滋事罪的完善[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朝阳区法院 曹作和;网络造谣为何涉寻衅滋事罪[N];北京日报;2013年
2 龚飞 史金国;如何区别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N];江苏法制报;2013年
3 何立荣;他的行为够成抢劫罪还是寻衅滋事罪[N];广西政法报;2001年
4 瞿忠;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如何认定[N];检察日报;2001年
5 于明祥;寻衅滋事罪中“强拿硬要”之认定[N];江苏法制报;2005年
6 宁辉;强迫交易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李志霞;寻衅滋事罪若干问题分析[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高农文 刘仁安;是寻衅滋事罪还是强迫交易罪[N];江苏经济报;2006年
9 尤小妹;朱某、赵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不构成寻衅滋事罪[N];江苏经济报;2006年
10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吴新华;何为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维;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波;寻衅滋事罪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2 胡宁宁;寻衅滋事罪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池益贤;寻衅滋事罪定罪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张英男;论寻衅滋事罪的认定[D];吉林大学;2010年
5 任加顺;寻衅滋事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孝江;寻衅滋事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7 汪际宏;论寻衅滋事罪[D];武汉大学;2004年
8 郑漫容;寻衅滋事罪相关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化斌;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朱莺华;寻衅滋事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81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28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