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未成人犯罪矫正处遇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6 19:40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性面临的难题,它不仅仅是犯罪学领域长时间的研究热点,而且是社会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未成年犯罪堪称一面镜子,可以反射出不同国家在特定时期的社会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主要以保护为原则,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普遍采取了区别成年犯的处遇措施。 我国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针对不同的犯罪对象区别化对待,世轻世重。该刑事政策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更多体现的是从“宽”的内容,一味的“宽”有弱化处遇的惩罚功能之嫌,不利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降低未成年人犯罪重复率,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刑事政策的“严”则应落实在矫正处遇。良好的矫正效果有助于犯罪未成年人回归到正常的社会轨道,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还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行为出现偏差后经过矫正可以重新健康成长。“宽”与“严”落实在不同层面,同样体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从法律依据上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主要呈现在《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义务教育法》等几部法律中。从操作模式上看,我国矫正处遇主要有四种,包括未成年犯的监狱矫正、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收容教养的矫正和工读学校的矫正。四种矫正处遇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未成年人犯罪,在实际操作过程,适用的范围宽广不同,矫正的内容和方式有异。 本文首先对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正处遇现状进行了研究,包括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征,以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下,我国未成人矫正处遇的形成。其次对我国四种具体的矫正处遇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别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典型矫正处遇模式研究了解国外对未成年人犯罪矫正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和技术以及合理化的制度设计,结合与我国的矫正处遇的比较,发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内容。最后对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处遇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
[Abstract]:Juvenile delinquency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world. It is not only a long time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criminology,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Juvenile crime can be called a mirror, can reflect the social problem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a specific period. All countries and region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minors are a special group, main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rot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y generally take measures to distinguish adult offenders. Our country adopts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leniency and strict punishment", which requires different treat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bject of crime. This criminal policy is applicable to juvenile delinquency, which reflects the content of "leniency", and blindly "leniency" has the suspicion of punishment function of weakening, which is unfavorable to the general prevention and special preven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order to better prevent and crack down on crime and reduce the repetition rat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minors, the "strictness" of criminal polic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correction. Good corrective effect is helpful for juvenile delinquents to return to the normal social track, to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order, but also conducive to juvenile behavior deviation after correction can be healthy growth again. "leniency" and "strictness" are implemented at different levels, which also reflect the protection of minor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erms of legal basis,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China are mainly presented in several laws, such as the Criminal Law, 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minors, the Law on the Preven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the Law on compulsory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peration mode, there are four kinds of correctional treatment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juvenile prison correction, minor community correction, reception correction and work-study school correction. The four kinds of correction departments ar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s different, and the contents and ways of correction are different. Firstl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correction in China, includ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the formation of juvenile correction department under the criminal policy of "combining leniency and strict punishment". Secondly, this paper expatiates on the four kinds of specific correction models in China,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respectively. Thirdly,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typical correctional treatment mode, we understand the advanced concepts, scientific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nd the rational system design of the correc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combine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correction treatment in our country. Explore the content that we should learn and draw lessons from. 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correction department in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传荣;;中苏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和防治措施比较(上)[J];国际观察;1990年01期

2 孙晓红,郭敏;城乡一体化社区的外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6年03期

3 程盘根;惩罪兼育心 治标重固本──无锡市北塘区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经验[J];人民检察;1997年10期

4 姚祥明;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7年03期

5 胡凡;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1年05期

6 李震,白广勇;试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廖明;浅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的全面调查原则[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4期

8 邓增萍;浅谈学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4年03期

9 崔建民;警惕16岁犯罪现象[J];兵团工运;2005年09期

10 ;我市未成年人专门活动场所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衡阳通讯;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玉书;;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2 张秀玲;维英;;中蒙处遇犯罪未成年人之刑法比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3 陈代福;;试析我省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原因及治理对策[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康均心;王敏敏;;未成年人犯罪量刑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5 张波;陈霞;;重庆市未成年人犯罪十年调查——以法院审判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6 李维国;郭杰;;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标准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齐岩军;;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必要性[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时福茂;;律师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何有立;;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学校德育工作思路[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张远煌;姚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以三省市未成年犯问卷调查为分析基础[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艳玲 周健民;关注未成年人犯罪[N];福建日报;2004年

2 记者 刘海健 通讯员 穗法宣;未成年人犯罪案增四成[N];广州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曹秀娟;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引起的反思[N];山西日报;2003年

4 卢菊凤 刘元美;万山法院搭建未成年人犯罪帮教平台[N];铜仁日报;2008年

5 李凯 曹明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五项创新课题正式出炉[N];太原日报;2009年

6 记者 孙勇;济南将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N];济南日报;2009年

7 江苏省新沂市检察院 郑军;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原因探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张鑫山;圆桌法庭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N];甘肃法制报;2010年

9 赵向明 张淑梅;平川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及预防对策[N];白银日报;2010年

10 高翠萍 赵月伦 本报记者滕忠顺;孩子,,拿什么来拯救你![N];鸡西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忠斌;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季;少年违法犯罪与少年司法体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党日红;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王文生;宽严相济视域下的刑事检察工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马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恒;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临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海霞;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武建朝;家庭功能变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及预防对策[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5 朱先银;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宋文婷;论刑罚后遗效果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7 胡冰;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8 李静;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郭秋香;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姜兆伟;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之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6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366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6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