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治安视野下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5 16:53
【摘要】:大治安,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治安话题乃至安邦定国话题。刑满释放人员(以下简称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极具话题的具有特殊性的社会治安问题,因其主体是曾经实施过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学上的“标签理论”认为被标签化的犯罪人即使已经刑满释放依然被人们视为危险人物而被排斥到群体之外或游走于社区的“边缘”,他们无法与其他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再加之他们大多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心理素质不过硬及认知和自控能力较弱,他们对外界的排斥反应和各种不良因素吸收得更快、更深,由此内因的先天不足和外因的消极影响相互融合、交织,便导致了目前刑释人员难以顺利回归社会的现状。 刑释人员顺利回到社会,不仅有利于刑释人员群体本身的安定幸福,更有利于平安建设和社会和谐。本文在大治安的广阔视角下,力图针对刑释人员难以回归社会的各种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争取通过各项有针对性的法律、行政、社会、文化、经济等措施,让刑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按照逻辑脉络,本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对刑释人员服刑完毕后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剖析。第一节表明了刑释人员再次融入社会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中国必须正视刑释人员再次融入社会的问题,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让刑释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利己、利民、利国。第二节对刑释人员再次融入社会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他们受到排斥,导致衣食无着,处于社会底层,弱势地位明显,进而成为了易重新违法犯罪的特殊人群。因此,,他们具有受排斥性、弱势性、风险性三大特征。第二章从犯罪学理论和中国国计民生的角度分析了刑释人员难以再次融入社会的多种原因。理论角度包括:“标签”理论、“结构紧张”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本文认为刑释人员难以再次融入社会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社会防卫”的立法理念、部分排斥刑释人员的规定具有合理性、刑释人员的“官方印象”、转型中刑释人员的工作理念落后。 第三章是刑释人员社会回归的比较研究及借鉴,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合中国发展的借鉴对策。刑释人员反社会排斥的理论研究包括:劳动力市场介入、提升能力、地域取向。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实践研究包括:刑释人员保护制度的建立、更生保护制度的建立和中途之家的建立。 第四章是大治安视野下刑释人员再次融入社会的思路。大治安视野下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思路必须高瞻远瞩,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应在社会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其次应在综合治理的政策方针下进行思考,然后应在市场经济下进行思考。 第五章分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举措——安置帮教工作。本章节结合上一章节的大治安视野进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为安置帮教工作首先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其次必须满足法治社会的需求,最后必须响应社会治理创新的号召。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
本文编号:2391385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社会断裂、社会排斥与和谐社会[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成志刚;杨平;;论我国刑满释放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周湘斌;社会工作充权视角下的释犯社区矫正政策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李志鹏;张平;;我国出狱人社会保护的理论基础新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5 郭鸿懋;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索规律性,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评高佩义博士著《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增订版)[J];城市;2005年04期
6 桑先军;;新社会防卫理论对现阶段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启示[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3期
7 邬庆祥,胡静雅,林小培;未成年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影响因素的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3期
8 许宁;;降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逮捕率的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2期
9 金其高;;大治安之“猫鼠”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金其高;;论大治安[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2391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39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