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我国暴恐犯罪的司法处置策略之实证考察

发布时间:2019-01-05 02:10
【摘要】:近年来,为应对我国暴恐活跃期的严峻犯罪形势,我国刑事司法采取“重刑威慑”“零容忍”等处置策略惩治暴恐犯罪。但从司法实践来看,严厉的刑罚并未有效遏制暴恐犯罪愈加猖獗的发展势头,反而让我国陷入“越反越恐”的质疑之中。刑事司法的具体实践,是刑事立法和刑事政策能否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量尺”,直接影响到刑事立法的规范吁求导向。但目前我国国内学者主要关注暴恐犯罪规范领域的研究,着力于相关法律制度和防控体系等顶层设计的构建,而欠缺对于暴恐犯罪立法在司法实践中具体运行效果的考察;少数学者对于暴恐犯罪的实证研究,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应尝试以我国暴恐犯罪的司法实践为切入点,通过法学实证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利用对于司法大数据的量化分析,以具体的司法数据和案例对我国暴恐犯罪的司法处置策略进行总结与剖析,以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尝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暴恐犯罪的防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于典型暴恐犯罪和涉恐犯罪的实证考察后,可以发现,为应付暴恐活跃期的“重刑威慑”“零容忍”等刑事处置策略选择,在司法领域因缺乏扎实的理论根基、一以贯之的执行标准和执行思路等,导致矛盾激化、情绪化司法、形式化司法、结果犯的行为犯化处置倾向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不但并未实现对于暴恐犯罪的有效防控,反而严重影响了刑法的规范确证效果。具体而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刑威慑”处置策略的负效用凸显。“重刑威慑”并未明显降低犯罪率,反而更加激化矛盾冲突,促使暴恐分子采取报复行为。其突出的表现是,在严厉的打击下暴恐犯罪案件数量仍居高不下,自杀式和“独狼式”恐怖袭击渐成主流;其次,“零容忍”处置策略导向存偏失。在“零容忍”策略的指导下,严厉而密集的提前打击逐渐开始被广泛适用于暴恐犯罪的预备行为、帮助行为,司法实践中结果犯的行为犯化处置倾向明显,法官的办案理念一旦受此影响过重,极易为了维护形式合理性而作出偏离实质正义的法律解释和司法裁判,犯罪圈也会被不当扩大;再次,同案不同判现象严重。不论是“重刑威慑”还是“零容忍”司法处置策略,其“从严从重”的政策内核,并不能为暴恐犯罪的处置提供定罪量刑的具化标准,反而给予了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导致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政策贯彻力度不一的局面,使得“同案不同判”现象严重。最后,情绪化司法饮鸩止渴。在我国的重刑传统和国际反恐斗争实践的双重影响下,我国暴恐犯罪的司法处置策略显得严厉性有余而从容度不足,缺乏掌控全局的长远思考,力图在短期达到维稳目标的功利心态过重,此举不但不利于反恐长期目标的实现,还可能会与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背道而驰。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在暴恐犯罪的刑事司法中,坚持司法处置策略与基本刑事政策的合致性,将“双严”反恐政策的具体适用置于“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系统之下,该严从严,该宽从宽;平衡反恐工作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目标,充分考量反恐工作长期性和阶段性的不同特点,战略部署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合理协调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关系,确保精确甄别,适度打击;坚守刑法谦抑性原则基础上的综合治理,在刑事司法所触不到或者不应触及的领域,摒弃“家长主义”传统,真正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是现阶段我国暴恐犯罪司法处置的应取之策。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洪宾,范红;司法评议与司法改革[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2 侯猛;;最高法院司法知识体制再生产——以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司法过程为例[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3 刘作翔;;司法和谐:目的还是手段?[J];人民司法;2007年09期

4 许可;;大众司法、司法民主与司法正当性重建[J];理论观察;2009年05期

5 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侯佳媛;;媒体与司法的冲突形成及解决之道[J];今传媒;2010年01期

7 周峗;;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能动主义[J];政法论坛;2011年01期

8 刘孔中;王红霞;;台湾地区司法改革60年:司法独立的实践与挑战[J];东方法学;2011年04期

9 高晶;袁俪荣;;“能动司法”研究发展轨迹分析[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周峗;;让舆论按照司法逻辑“出牌”[J];青年记者;2011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昃晶雯;;“社会问题司法化”背景下的司法价值选择及路径探索[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唐玉沙;;“反差”背后的思索——负面司法舆论下的法院形象重塑[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3 沈君;王静静;;个案民意的司法适用——以裁判方法和制度控制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乔素玲;;董必武司法观论略[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5 公丕祥;;董必武司法思想述要[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6 陈晓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刑事司法制度——论刑事司法双轨制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杨华;;环境司法中的法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晓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刑事司法制度——论刑事司法双轨制的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9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生成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李书琴;郭平珍;;坚持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杜豫苏 赵旭忠;司法良知:构筑司法公正的灵魂和根基[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游伟;期待“两会”中司法议题的真知灼见[N];法制日报;2010年

3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孙海龙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高翔;司法与学术的对话[N];人民法院报;2012年

4 朱明 郭富民;让司法数据活起来[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孙启福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贯彻群众路线 践行司法为民[N];人民法院报;2014年

6 林航宇;“司法公关”不值得提倡[N];北京日报;2007年

7 张庆飞;规范司法行为 促进司法公正[N];长白山日报;2008年

8 戴丽娟 翟敏;深入持久全面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N];江苏法制报;2009年

9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张芳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人民法院 林筱发 徐双桂 河南省长葛县人民法院 葛梅安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法院 夏燕;深化司法改革 推动工作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路平;司法失信的救赎与“能动司法”的限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振文;司法假定及其检验[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雷新勇;公共政策的司法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全娥;陕甘宁边区司法改革与“政法传统”的形成[D];吉林大学;2012年

5 白雅丽;司法的角色[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迟日大;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司法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凤鸣;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张晓峰;法官权力论[D];吉林大学;2007年

9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三利;法院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静;关于加快我国司法改革进程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2 邢纪安;司法改革的法理学思考[D];郑州大学;2003年

3 许杰;论能动司法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振华;能动司法的反思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龙春霞;压力下的独立—民意与司法的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闫更宁;司法政策的基本理论探析[D];山东大学;2013年

7 朱婧瑶;论刑事司法对民意的回应[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8 万道伟;我国能动司法政策在实践中的运行与规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部囡;司法改革“去地方化”法理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金亮亮;《明清公牍秘本五种》中的司法理念与审判技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01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401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6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