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险概念看不能犯的判断
[Abstract]:Failure to commit is an attempt that is not punishable because of the danger of lack of behavior, so how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ncept of risk is the core problem of judgment of impossibility. The provision of article 23, paragraph 3, of the German Criminal Code is the prevailing view leading to its theoretical impression that it is the basis for punishment for attempted offences, and is also the main reason for its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penability of attempted crime in practice. But the theory of objective attempt to replace impression theory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attempted crime theory. The essence of danger is the objective prob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result, and the judgment of danger involve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result rather than the certainty. The theory of objective danger provides method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post judgment position of the danger. The theory of concrete danger agrees with the theory of dualistic illegality in the judgment of danger, but it has great defects in the concrete rules of dangerous judgment. The judgment of specific danger should be limited from a more objective angle. The concrete danger is the reality of abstract danger, and the judgment of concrete danger is mainly an evaluation judg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neral people on whether the condition of abstract danger realisation is possible or not. The judgment of the specific hazard should be limited to a later stage, not the preparatory stag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分类号】:D951.6;D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论不能犯与不能犯未遂问题[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2 陈家林;;为我国现行不能犯理论辩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廖万里;我国刑法中的不能犯界说——以危险判断学说为基准[J];法商研究;2005年02期
4 托马斯·魏根特;樊文;;刑法未遂理论在德国的发展[J];法学家;2006年04期
5 刘晓山;刘光圣;;不能犯的可罚性判断——印象说之提倡[J];法学评论;2008年03期
6 陈璇;;客观的未遂犯处罚根据论之提倡[J];法学研究;2011年02期
7 王拓;;不能犯抽象危险说之坚持——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郑军男;不能未遂犯论争——“客观危险说”批判[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6期
9 陈璇;;德国刑法学中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的流变、现状与趋势[J];中外法学;2011年02期
10 黄卿堆;不能犯问题研究[J];政法论丛;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少元;;近代西方刑法新旧派理论对《钦定大清刑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赵运锋;;刑事政策对刑法解释的影响及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何承斌;;试论人权的刑法保障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魏峰,郭跃;如何认定原因自由行为的着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贾健;;法益还是规范:见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国刑法典323条c为基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刘振东;;论刑法中客观主义的合理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洪坤;;期待可能性理论引入我国刑法之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谢望原;邹兵;;试论民事赔偿对不起诉的影响和具体适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孙日华;;警察如何解释?——从“邓玉娇案”引发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罗庆群;;论刑事庭审证据裁定对检察公诉权的制衡——以刑事审判认证为视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苏明月;;不同平台上的不同“犯罪”——刑法中的、刑法学上的、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秀玲;;社会弱势群体的弱势——犯罪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游伟;谢锡美;;法治视野下的“严打”刑事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靳高风;;刑事学的学科构建刍议——关于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的建设问题[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胡e,
本文编号:2401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40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