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两头骗”担保贷款型案件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9-03-21 12:10
【摘要】:"两头骗"担保贷款型案件是近年来围绕担保贷款衍生出的新型组合式犯罪流程。该类案件中,借款人、贷款人、第三人以资金借贷为基础形成了多重复合法律关系,从而在某些方面超出了贷款诈骗罪典型罪状所覆盖的范围,由此导致了该类案件刑事认定的困境。从目前公布的这类典型案例的裁判结果分析,司法实践大体形成了以行为人目的为中心与以损失承担方为中心两种裁判标准。但以上标准均存在割裂犯罪构成整体而代之以单一构成要件要素作为评价犯罪标准的弊端;同时,也忽视了商业银行实现担保权行为在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力,以致其终究无法准确引导此类案件的裁判。将商业银行实现担保权行为作为介入因素,以因果关系的判断为中心、以借款人为商业银行设定的担保的真实性判断为切入点具体认定借款人的刑事责任,将是当前"两头骗"担保贷款型案件司法困境的出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ouble-deceptive" secured loan-type case is a new type of combined crime process derived from secured loan in recent years. In such cases, borrowers, lenders, and third parties form multiple complex legal relationships on the basis of capital lending, which in some respects goes beyond the typical charges of loan fraud. This leads to the dilemma of criminal identification of this kind of ca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judication results of such typical cases published at present, judicial practice has generally formed two kinds of adjudication standards, which are centered on the purpose of the actor and the party bearing the loss. But the above standards all have the malpractice of separating the whole constitution of the crime and replacing it with a single constituent element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the crim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gnores the power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realize the cause of the security right in the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which makes it impossible to guide the judgment of such cases accurately in the end. Taking the act of realizing the security righ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as the intervention factor, taking the judgment of causation as the center and the judgment of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guarantee created by the borrower for the commercial bank as the entry point, the criminal liability of the borrower is specifically identified. Will be the current "dupe" guarantee loan-type cases judicial plight of the way out.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项目编号:2014mgchq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武;周德义;;浅谈担保贷款中的玩忽职守罪[J];当代法学;1990年02期

2 谢志红;试论贷款诈骗罪[J];求实;2000年01期

3 徐静,孙秋枫;浅析贷款诈骗罪[J];当代法学;2000年01期

4 徐静,康迎健;浅析贷款诈骗罪[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线杰;贷款诈骗罪的立法完善[J];人民检察;2001年04期

6 初炳东,许海波;论贷款诈骗罪的认定[J];山东审判;2002年03期

7 杜薇;谈贷款诈骗罪的构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王玉珏,杨坚研;贷款诈骗罪的认定[J];上海商业;2003年02期

9 钱卫清;;戒绝“拣到篮子都是菜”[J];英才;2003年10期

10 吴忆萍;论贷款诈骗罪的完善与防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文红;李美荣;;贷款诈骗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张金华;桑俊杰;;贷款诈骗罪主体若干问题研究[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3 王占洲;林苇;;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几个问题[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4 王占洲;林苇;;关于贷款诈骗罪的几个问题[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睢宁县检察院 周松;本案骗贷行为是否构成贷款诈骗罪[N];江苏法制报;2011年

2 巢红叶;单位应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N];西部法制报;2012年

3 覃华炜;贷款诈骗罪在认定中应区分的几个问题[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吴冠华;单位应当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N];法制日报;2006年

5 江西省信丰县人民检察院 江丰;虚构事实未必都构成贷款诈骗罪[N];检察日报;2012年

6 高乐奇;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罪[N];中国黄金报;2014年

7 曲新久 郝红;贷款诈骗罪的认定与处理[N];检察日报;2000年

8 周自瑰;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认定[N];检察日报;2001年

9 熊皓;单位应纳入贷款诈骗罪主体[N];法治快报;2007年

10 熊皓;单位也应被纳入贷款诈骗罪主体[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嵩;贷款诈骗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李建勋;贷款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贷款诈骗罪的认定及预防[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陈晓俊;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认定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田桂兰;贷款诈骗罪疑难问题之刑法界定[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4 邓奇琦;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认定[D];湖南大学;2015年

5 郭鹏;贷款诈骗罪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6 万雨星;贷款诈骗罪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7 许明城;论贷款诈骗罪[D];厦门大学;2007年

8 郑勇;贷款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李琼璇;试论贷款诈骗罪[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左颖星;论贷款诈骗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44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444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