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流量劫持”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4:20
   “流量劫持”行为是指利用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侦听、伪造数据等技术性手段,通过强制跳转或插入网络内容、中断访问、诱导、欺骗等方式导致计算机用户不能自主进行上网活动,实现直接或间接增加他人“用户访问量”的行为。2015年以前,“流量劫持”一直被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或按民事侵权或按行政违法处理,尚未受到刑法规制。近年来,“流量劫持”行为蔓延更为迅速,趋势愈演愈烈。2015年5月,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首次就“流量劫持”行为作出入刑判决,随后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重庆市沙坪坝县人民法院也分别就该行为作出判决,认定黑客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上述入刑判决对于有效规制“流量劫持”行为起到了标杆性意义,但法院的处理方式却也令人困惑:一是对相同性质的“流量劫持”行为,不同的法院却有不同的定罪,这表明“流量劫持”行为如何定性存在巨大差异。二是对行为人的量刑主要是依据其违法所得金额,这种“唯金额论”的量刑方式是否能准确反映“流量劫持”的法益侵害性,其妥当程度不无疑问。本文从“流量劫持”行为的计算机原理和所涉法律关系出发,认为“流量劫持”行为主要由三对基础关系构成:黑客与网络用户间的侵权关系;黑客与受害网站间的侵权关系;黑客与受益网站间的委托关系。其中侵权关系直接破坏了网络管理秩序,而委托关系并未直接侵害网络管理秩序。文章认为,“流量劫持”所侵害的法益应当是网络用户的网络自由权、隐私权和财产权以及受害网站的财产权。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文首案例深入分析,指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系属三罪相互独立,并非法条竞合关系;进而说明我国现行司法实践对“流量劫持”行为的定罪量刑存在不足的根源。文章指出,若“流量劫持”行为侵犯不同法益,应数罪并罚,不可笼统按照想象竞合处理。同时,论文对司法实践中以“后果严重”作为“流量劫持”的量刑依据也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不足,结合美国《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和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的立法规定,建议我国在计算机犯罪类型上增加“非法截取”和“数据干扰”等罪名设置,将“给他人造成的损害程度”作为必备要件而非选择性要件纳入到认定“后果严重”的标准之中;将受害用户、计算机数量和劫持网域范围作为定罪量刑的主要标准,而非违法所得金额。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4.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流量劫持”行为基本理论
    第一节 “流量劫持”概述
        一、“流量劫持”的概念
        二、“流量劫持”与“偷流量”技术手段之差异
        三、“流量劫持”与“偷流量”危害后果之区别
    第二节 “流量劫持”行为滋生与迸发的机理
        一、“流量劫持”行为滋生的背景
        二、“流量劫持”行为的计算机原理
        三、“流量劫持”行为的类型
    第三节 “流量劫持”行为刑法规制的必要性
        一、“流量劫持”行为社会危害性
        二、“流量劫持”行为的违法性
        三、“流量劫持”行为的可罚性
第二章 我国“流量劫持”行为入刑的司法实践述评
    第一节 “流量劫持”行为入刑的历史演进
        一、“流量劫持”行为进入司法视野:“百度诉360”案
        二、“流量劫持”行为进入刑法视野的典型实践
    第二节 对“流量劫持”行为刑事实践及其定罪量刑的检讨
        一、对定性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讨论
        二、对定性为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讨论
        三、对定性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讨论
第三章 “流量劫持”行为所涉罪名的竞合及其合理定性
    第一节 “流量劫持”涉及罪名
        一、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三、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第二节 “流量劫持”行为罪名定性的争议
        一、法条竞合说
        二、想象竞合说
    第三节 本文的观点
第四章 完善我国“流量劫持”行为刑法规制的建议与构想
    第一节 立法之完善
        一、我国现行立法规定的梳理
        二、域外立法之借鉴
        三、我国刑事立法完善之建议
    第二节 对“流量劫持”行为入刑法律适用的精确化
        一、确定“流量劫持”行为入罪标准
        二、犯罪竞合时法律适用的立场:想象竞合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司墨;;论涉林犯罪的保护法益[J];森林公安;2018年04期

2 李国庆;;风险社会之法益:样态展望、保护限度与伦理基底[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12期

3 冯彦君;隋一卓;;劳动法益:范畴、结构与机能[J];东南学术;2018年04期

4 梁露;;被害人承诺法益范围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33期

5 付余;;我国刑法对生态法益的保护[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6 张宝;;类型思维下侵害公共法益行为的可防卫性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7 叶晓倩;;“武装掩护走私”条款的保护法益及其规范适用[J];法制博览;2017年20期

8 赵长明;;以“生态法益”为中心的环境保护立法提升研究[J];前沿;2017年02期

9 马卫军;;论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J];时代法学;2017年04期

10 李梁;;污染环境罪侵害法益的规范分析[J];法学杂志;201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芳;民事法益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李文杰;以“生态法益”为中心的环境犯罪立法完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聂婴智;反垄断法法益平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岩;民事法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秦新承;支付方式的演进对诈骗犯罪的影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张军;抽象危险犯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7 李晓龙;刑法保护前置化趋势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8 雷杰淇;职业安全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周雪梅;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邓超;财产犯罪原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茉;论受贿罪所保护的法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年

2 曲宁;我国当前法律现状下的遗弃罪之再解读[D];山东大学;2018年

3 尚昊;行使财产权利行为的罪与非罪研究[D];烟台大学;2018年

4 熊苑松;“流量劫持”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18年

5 廖少安;论我国民事法益的侵权法保护[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6 苏泽峰;刑法集体法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年

7 尹娅莲;法益的相对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年

8 房龙;诈骗罪中财产损失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

9 常刚;民刑关系视角下的财产罪法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10 张任琴;遗弃罪的保护法益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70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870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1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