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我国刑法去性别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7 10:31
   刑法是法律体系中最严厉的法律,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最重要的体现。而我国刑法在对权利的保护上却存在着性别差异,具体表现在生命权、性自由权、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三个方面。对怀孕妇女从宽处罚是尊重男女生理结构差异、弥补妇女在怀孕时的弱势地位的体现,符合人道主义的必然要求。因此,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到对怀孕妇女应当宣告缓刑,是在尊重性别差异基础上的合理差别保护。而刑法对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的限制,其实是对男女权利的选择性保护,这恰恰违反了平等适用刑法的基本原则。在强奸罪、强制侮辱罪、引诱幼女卖淫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等规定上所体现的性别差异保护是不平等的,不具有合理性。我国刑法所体现出的这种性别差异性保护,不仅是现实案发情况的缩影,更是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基于我国刑法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性别区分条款,我们很有必要实现刑法去性别化。刑法中的性别区分条款,明显与我国宪法确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相冲突,不利于维护我国宪法根本大法的地位。同时,其他法律法规并未对性别做出区分规定,只有刑法如此,这将会破坏我国法律体系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另外,刑法区别性别保护,不仅会忽视对对非女性人群的保护,还会造成对女性的变相歧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刑法保护的不平等性。因此,为了更好地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法律体系的协调性,我们必须及时对现行刑法进行修整,以便于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对整个社会的规范作用。刑法去性别化的立法完善,要从罪名的基本罪状和量刑情节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对于强奸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引诱幼女卖淫罪,我们要修改其基本罪状,取消各罪对犯罪主体和犯罪对象的性别限制,对男女权利进行平等保护,实现基本罪状的去性别化。另一方面,基于基本罪状的完善,量刑情节也要做出相应地修改,实现量刑情节的去性别化。而且要特别注意对儿童的特殊保护,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从各国刑法的发展形势来看,承认性别合理差异、平等保护男女权利成为共同趋势。因此,我国刑法去性别化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的平等,符合平等适用刑法的基本原则,也有利于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保证司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D92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刑法中涉及性别的规定及其立法成因
    1.1 我国刑法中涉及性别的规定
        1.1.1 对怀孕妇女从宽处罚
        1.1.2 对犯罪主体和对象的双重性别限制
        1.1.3 对犯罪对象的性别限制
    1.2 立法成因
        1.2.1 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
        1.2.2 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1.2.3 实践中案发情况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刑法去性别化的必要性
    2.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
    2.2 强化对非女性人群权益保护的需要
    2.3 消除对女性变相歧视的深层考虑
    2.4 实现刑法体系协调性的应然举措
第三章 我国刑法去性别化的立法实现
    3.1 完善强奸罪
        3.1.1 域外强奸罪立法介评
        3.1.2 我国强奸罪的具体完善措施
    3.2 完善涉拐卖妇女类犯罪
        3.2.1 我国涉拐卖妇女类犯罪的立法演进及出现的问题
        3.2.2 我国涉拐卖妇女类犯罪的具体完善措施
    3.3 完善引诱幼女卖淫罪
    3.4 取消强制侮辱(妇女)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新;;照料劳动与性别化的劳动政体[J];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2 于德英;崔新广;;翻译的性别化隐喻:哲学的阐释与解构[J];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3 李天绮;张伟;;对英语中“去性别化”改革的一些思考[J];语文学刊;2006年19期

4 吴雪;;“去性别化”,进步还是倒退?[J];新民周刊;2018年30期

5 杜远;;家具的性别化设计[J];美与时代(上);2012年04期

6 胡平;;历史与身份——论性别化设计对设计批评的影响[J];中国包装工业;2012年19期

7 崔羽杭;;语言行为性别化差异的多层次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8 林泳海;;说说儿童的性别化[J];父母必读;1987年06期

9 裴理;;性别化旅游背景下的“女游”现象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04期

10 顾若兰;;“性别化年龄”视角下养老机构女性护工研究[J];读书文摘;201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雅静;我国刑法去性别化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2 张心一;大学生对网络昵称与头像的性别化感知和印象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3 茶古丽·吐尔达红;《性别化的社会》(第十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7年

4 费欢琪;《性别化的社会》(第八至九章)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7年

5 冯海超;《性别化的社会》(第十章)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7年

6 杨镇雷;《性别化的社会》(第九至十章)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7年

7 陈将莉;从控制到超越:视觉媒介文本中的性别化观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羽扬;交际话语中性别的呈现与认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

9 高钰;论我国刑法的去性别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10 赵朋英;《性别化的社会》第六章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3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873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b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