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质押借款案件中刑民交叉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15:24
租车质押借款案,通常也被称为租车诈骗案、骗租车辆质押贷款案、租车骗保案、连环租车诈骗案等。该类案件中,行为人以担保借款为目的,在汽车租赁公司骗租车辆后,又假借“有权处分者”之身份利用该车辆担保来获取第三人(出借人)的借款;其在租赁车辆与担保借款这两个民事行为中,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故租车质押借款行为涉及诈骗犯罪。该类行为既涉及民事法律关系,又涉及刑事法律关系,其二者又相互交叠,故租车质押借款案件属于刑民交叉案件。由于该类案件具有涉及多方当事人、行为方式多样、刑民法律关系相互交叠等特点,司法实践对其存在定性不清、定性混乱的问题。目前司法实践与刑法理论对该类案件的探讨,大多沉浸于事后不可罚、牵连犯、连续犯等范畴的争论中。笔者认为,该类案件中,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认定依赖于相关民事法律关系的认定,正确定性该类案件的关键,在于对民事上善意取得制度的探讨,亦即第三人(出借人)善意取得涉案车辆质权对该类案件刑事定性之影响。当第三人(出借人)善意取得车辆质权时,其可以涉案车辆优先受偿来保证债权的实现,不存在财产损失抑或财产损失之危险。因此,第三人(出借人)善意取得涉案车辆质权...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租车质押借款案件的司法处理现状
(一)租车质押借款案件的法律特征
(二)租车质押借款案件的不同处理方案
二、租车质押借款案件司法处理混乱的原因分析
(一)程序上先刑后民
(二)实体上重刑轻民
三、租车质押借款案件的一般处理建议
(一)以担保借款为目的的租车行为之定性
(二)利用租赁车辆担保的借款行为之定性
(三)善意取得对刑事定性之影响
四、租车质押借款案件的特殊处理建议
(一)归还车辆的行为能否排除非法占有目的
(二)偷回车辆的行为如何认定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利外观责任与诈骗犯罪——对二维码案、租车骗保案、冒领存款案的刑民解读[J]. 杨志琼. 政法论坛. 2017(06)
[2]合同诈骗罪的特殊类型之“两头骗”:定性与处理[J]. 陈兴良. 政治与法律. 2016(04)
[3]罪数论与竞合论探究[J]. 张明楷. 法商研究. 2016(01)
[4]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界分的表达路径[J]. 唐小冬. 理论与改革. 2015(06)
[5]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J]. 车浩.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3)
[6]盗骗交织型犯罪的罪名认定[J]. 罗开卷,蒋萌,曹军.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5(02)
[7]对私诈骗下民商事合同及担保合同依然有效[J]. 杨宜中. 人民司法. 2015(06)
[8]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之完善[J]. 贾济东,赵秉志. 法商研究. 2014(03)
[9]浅谈连环租车诈骗的若干法律适用问题[J]. 周莹.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10)
[10]论牵连犯的典型界标[J]. 张小虎.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05)
本文编号:2897834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租车质押借款案件的司法处理现状
(一)租车质押借款案件的法律特征
(二)租车质押借款案件的不同处理方案
二、租车质押借款案件司法处理混乱的原因分析
(一)程序上先刑后民
(二)实体上重刑轻民
三、租车质押借款案件的一般处理建议
(一)以担保借款为目的的租车行为之定性
(二)利用租赁车辆担保的借款行为之定性
(三)善意取得对刑事定性之影响
四、租车质押借款案件的特殊处理建议
(一)归还车辆的行为能否排除非法占有目的
(二)偷回车辆的行为如何认定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利外观责任与诈骗犯罪——对二维码案、租车骗保案、冒领存款案的刑民解读[J]. 杨志琼. 政法论坛. 2017(06)
[2]合同诈骗罪的特殊类型之“两头骗”:定性与处理[J]. 陈兴良. 政治与法律. 2016(04)
[3]罪数论与竞合论探究[J]. 张明楷. 法商研究. 2016(01)
[4]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界分的表达路径[J]. 唐小冬. 理论与改革. 2015(06)
[5]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J]. 车浩.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3)
[6]盗骗交织型犯罪的罪名认定[J]. 罗开卷,蒋萌,曹军.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5(02)
[7]对私诈骗下民商事合同及担保合同依然有效[J]. 杨宜中. 人民司法. 2015(06)
[8]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之完善[J]. 贾济东,赵秉志. 法商研究. 2014(03)
[9]浅谈连环租车诈骗的若干法律适用问题[J]. 周莹.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10)
[10]论牵连犯的典型界标[J]. 张小虎.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05)
本文编号:2897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89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