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非法占有型虚假诉讼行为的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1 19:10
  《刑法修正案(九)》第35条第3款规定非法占有型虚假诉讼可构成"其他犯罪"。从体系解释角度看,该款规定明显指向侵害他人财产法益的财产性犯罪,非法占有型虚假诉讼并不符合抢劫罪、敲诈勒索罪之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要求被骗人对财产的处分权,并不以对财产的事实占有为必要,法院作为公权机关,其审判权和执行权内容的核心是对系争财产的处分权。虚假诉讼行为能够使法院陷入认识错误而处分被害人财产,被害人交付财产是否基于自愿并不影响行为人诈骗罪的成立。虚假诉讼罪保护的核心法益是司法秩序,从其在刑法分则中的体系性地位以及法定刑看,其并不保护诈骗罪所保护之法益,该罪对非法占有型虚假诉讼对他人财产法益的侵害难以做出充足评价,而仅可充足评价其他类型的虚假诉讼行为。虚假诉讼罪与诈骗罪并非法条竞合关系,非法占有型虚假诉讼行为是一行为触犯数罪名的想象竞合犯。 

【文章来源】:海峡法学. 2019年03期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理论及实务引发的困惑
二、对“其他犯罪”规定的理解
    (一)是侵财类犯罪
    (二)应是诈骗类犯罪
        1. 抢劫罪或敲诈勒索罪之否定
        2. 虚假诉讼行为具有欺诈性
三、虚假诉讼罪与“其他犯罪”之关联
    (一)并非不构成虚假诉讼罪
    (二)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观点之争
    (三)虚假诉讼罪之法益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虚假诉讼罪的基本问题[J]. 张明楷.  法学. 2017(01)
[2]三角诈骗的类型[J]. 张明楷.  法学评论. 2017(01)
[3]虚假诉讼罪的基本问题[J]. 莫洪宪,周天泓.  刑法论丛. 2016(03)
[4]诉讼欺诈的财产犯罪侧面——兼与杨兴培教授商榷[J]. 陈文昊.  犯罪研究. 2016(05)
[5]《刑法修正案(九)》中“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相关条款的理解适用——“大竞合论”立场再提倡[J]. 陈洪兵.  政治与法律. 2016(02)
[6]诉讼欺诈按诈骗罪论处是非探讨——兼论《刑法修正案(九)》之诉讼欺诈罪[J]. 杨兴培,田然.  法治研究. 2015(06)
[7]论“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与“诉讼欺诈”定性诈骗罪论者商榷[J]. 高铭暄,陈冉.  法学杂志. 2013(04)
[8]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刑事法定化考量[J]. 刘德法,潘晓燕.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6)
[9]论三角诈骗[J]. 张明楷.  法学研究. 2004(02)



本文编号:2930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30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9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