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目的二律背反问题新解
发布时间:2020-12-30 03:12
中、德(日)量刑基准理论貌合神离,二律背反问题在中国现有刑法理论体系下难以展开。"点之下论"较之"幅的理论"和"点周围论"更具合理性,但它也存在缺陷,需要修正:应当在不违背公众法正义感情的前提下,以预防的必要性不大或无为由而对被告人减免刑罚。刑罚目的本身并不背反,应当以报应为主、特殊预防为辅,一般预防不是量刑阶段的刑罚目的。对责任刑与预防刑的内涵和外延作出准确界定,是研究二律背反现象的先决条件。普遍正义是量刑的不成文原则,应当得到遵守,否则就篡改了国民(立法者)的意志。刑罚目的的确立需要转变国家本位思想,由国家与公众达成共识。
【文章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9年01期 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二律背反的内涵及理论争议
(一) 德日量刑基准理论
1. 幅的理论。
2. 点的理论。
(二) 我国的量刑基准
二、二律背反的实质:报应与预防的关系
(一) 报应为主是实质正义的内容
(二) 特殊预防为辅是刑罚个别化原则的要求
(三) 一般预防不是量刑阶段的刑罚目的
三、二律背反的内容:责任刑和预防刑
(一) 重新定位预防刑情节
1. 前科。
2. 自首。
3. 被害人谅解。
(二) 责任刑情节与重复评价原则
四、二律背反的消解:“修正的点之下论”之提倡
(一) 刑罚裁量必须契合普遍正义原则
(二) 普遍正义的实现路径:民主参与下的刑罚目的共识
(三) 个案正义也是公正限度内功利的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行中的刑罚理论革命:犯罪控制意义上的公正追求[J]. 保罗·H·罗宾逊,王志远. 当代法学. 2012(02)
[2]罗尔斯与社群主义: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J]. 龚群. 哲学研究. 2011(03)
[3]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的关系:或联说之提倡[J]. 刘艳红,梁云宝. 法学评论. 2010(06)
[4]责任主义与量刑原理——以点的理论为中心[J]. 张明楷. 法学研究. 2010(05)
[5]对常见犯罪量刑基准的经验分析[J]. 王利荣. 法学研究. 2009(02)
[6]刑法中的人格问题初探——兼评人格刑法学[J]. 胡学相,陈文滔.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7(03)
[7]案外情节与人身危险性[J]. 王利荣. 现代法学. 2006(04)
[8]刑罚目的新论[J]. 陈兴良.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1(03)
[9]量刑基准研究[J]. 周光权. 中国法学. 1999(05)
本文编号:2946870
【文章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9年01期 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二律背反的内涵及理论争议
(一) 德日量刑基准理论
1. 幅的理论。
2. 点的理论。
(二) 我国的量刑基准
二、二律背反的实质:报应与预防的关系
(一) 报应为主是实质正义的内容
(二) 特殊预防为辅是刑罚个别化原则的要求
(三) 一般预防不是量刑阶段的刑罚目的
三、二律背反的内容:责任刑和预防刑
(一) 重新定位预防刑情节
1. 前科。
2. 自首。
3. 被害人谅解。
(二) 责任刑情节与重复评价原则
四、二律背反的消解:“修正的点之下论”之提倡
(一) 刑罚裁量必须契合普遍正义原则
(二) 普遍正义的实现路径:民主参与下的刑罚目的共识
(三) 个案正义也是公正限度内功利的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进行中的刑罚理论革命:犯罪控制意义上的公正追求[J]. 保罗·H·罗宾逊,王志远. 当代法学. 2012(02)
[2]罗尔斯与社群主义: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J]. 龚群. 哲学研究. 2011(03)
[3]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格的关系:或联说之提倡[J]. 刘艳红,梁云宝. 法学评论. 2010(06)
[4]责任主义与量刑原理——以点的理论为中心[J]. 张明楷. 法学研究. 2010(05)
[5]对常见犯罪量刑基准的经验分析[J]. 王利荣. 法学研究. 2009(02)
[6]刑法中的人格问题初探——兼评人格刑法学[J]. 胡学相,陈文滔.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7(03)
[7]案外情节与人身危险性[J]. 王利荣. 现代法学. 2006(04)
[8]刑罚目的新论[J]. 陈兴良.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1(03)
[9]量刑基准研究[J]. 周光权. 中国法学. 1999(05)
本文编号:2946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4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