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盗窃罪立法的法益解读与盗窃罪对象的合理界定

发布时间:2020-12-30 15:35
  盗窃罪立法的保护法益,不是占有,不是支配权与请求权,也不应表述为财产,而是财产所有权益,即基于财产所有权的财产利益。此乃合理界定盗窃罪对象的实质根据。盗窃非法所有财物以及具有财产价值的违禁品,同样侵害财产所有权益,但无财产价值的违禁品不能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秘密取回他人合法占有的本人财物,如果无索赔意图,不构成盗窃罪;如果进而索赔的,应定性为诈骗。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但非法获取、盗卖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既可能侵害财产所有权益,也可能是侵害知识产权利益或者其他法益,不能一概定性为盗窃。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05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盗窃罪立法保护法益的观点评析与重新解读
    (一)占有说评析
    (二)支配权—请求权说评析
    (三)财产说评析
    (四)盗窃罪立法的保护法益再解读
二、窃取非法占有物的法益侵害及行为性质分析
三、窃回本人财物的法益侵害及行为性质分析
四、窃取虚拟财产的法益侵害及行为性质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盗窃罪中财物的界定方案[J]. 雷一鸣.  法学论坛. 2020(01)
[2]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教义学阐释[J]. 何萍,张金钢.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9(02)
[3]盗回自己被依法扣押财物的刑法定性——兼论刑法第九十一条第二款的规范含义[J]. 曹波,魏珊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06)
[4]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定性——以杨灿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为视角[J]. 臧德胜,付想兵.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 2017(16)
[5]论传统侵财罪的保护法益——基于实质所有权说的法理阐释[J]. 魏东.  法学评论. 2017(04)
[6]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的教义学分析——兼与刘明祥教授商榷[J]. 姚万勤.  当代法学. 2017(04)
[7]盗窃违禁品入罪条件的认定[J]. 方海涛.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03)
[8]论财产犯的主观目的[J]. 徐凌波.  中外法学. 2016(03)
[9]盗窃网络虚拟财产不构成盗窃罪的刑民思考[J]. 徐彰.  法学论坛. 2016(02)
[10]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探究[J]. 刘明祥.  法学. 2016(01)



本文编号:2947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47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